這兩天,著名藝人張豐毅和李若彤的健身合影火了!
沒想到這些伴隨70年,80年成長的“老”藝人如今也已經到了五六十歲的年紀,硬漢張豐毅已經65歲,而“小龍女”李若彤也已經55歲;
而他們的身材面容完全看不出五六十歲的老態龍鐘或者說中年油膩,難怪李若彤在微博中說到:“65歲+55歲=120歲,自律+努力=無限可能”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張豐毅依舊一頭黑發,健碩的肌肉顯示出長期力量訓練的痕跡,發達的“麒麟臂”充滿了力量,完全看不出他已經65歲。
而李若彤姣好白凈的面容仍然給人小女生,小姐姐的感覺,特別是其秀出的肱二頭肌、三角肌線條作為女生來講,已經相當漂亮!
相比很多女性對于肌肉線條,乃至力量訓練的誤解,李若彤給女性起到了很好的正確表率,女性不僅要練力量,而且健康美不是骨瘦如柴,而是肌肉線條良好,同時李若彤也大秀了其清晰的腹肌馬甲線,這顯然也是長期訓練才能達成的良好身材。
雖然兩人在鏡頭前都是擺拍,但擺拍你也得有資本呀!張豐毅、李若彤用自己長期堅持運動打造的良好身材完美詮釋了運動人生能有多年輕!
其實從李若彤的微博中可以看到,李若彤是一名資深健身愛好者,她經常在微博中展示自己的運動健身。
而由此帶來的效果就是那個“小龍女”依舊是“小龍女”,因為李若彤飾演的小龍女
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一個角色,李若彤在1995年和古天樂合作了一部《神雕俠侶》,就成為了熒幕經典,至今難以超越!
當年的小龍女
如今的小龍女
李若彤還在微博反復強調她從來不主張節食,吃得也多,她保持身材的方法就是常年運動。
她甚至還在鏡頭前錄制了一段她是如何吃下12寸完整披薩的,當然她也說她不可能每頓飯都吃那么多,這就是生活中真實的李若彤,也是許多健身人士的生活狀態。
運動為主,同時控制飲食,但不拒絕美食,偶爾也會放縱,但不會一直放縱,而是對于食物有所節制,當然,堅持運動始終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這也是他們保持好身材,避免長胖的真諦,一句話總結就是“自律人生不等于失去樂趣的人生”。
張豐毅比李若彤出道的更早一點,他出演過很多角色,堪稱老戲骨,張豐毅在屏幕面前一直給人呈現的都是硬漢形象。
張豐毅長期保持著自己一身腱子肉,實為不易,也是國內男演員中比較少有的“健壯如牛”,長期保持最佳身材的典范!
顯然,只有通過長期堅持訓練,才能讓張豐毅看上去就像一個三四十歲的小伙子。
而另外一名香港明星郭富城今年已經56歲,郭富城常年保持健身在香港娛樂圈也是出了名的,他幾乎每天都要保持適量運動,他家雖不及健身房設備完善,但基本的健身器材家中都有。他曾規定自己每天在健身房或戶外運動兩小時以上。
郭富城去年5月疫情期間,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的一個天臺舉行了網上慈善演唱會,在這場沒有一名現場觀眾的演唱會中,郭富城用與幾十名舞者一起,又唱又跳,體力充沛,生龍活虎。
除了臉上隱約可見的皺紋,你幾乎看不出來65年出生的一代天王也已經50大幾歲,而結實的胳膊就是堅持訓練最好的痕跡體現。
運動是抗衰老的最佳方式之一
隨著年齡日漸增大,人類機體逐漸發生無法抗拒的顯著衰退改變,即所謂的衰老。
這種復雜的自然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軟組織松弛下垂,行動遲緩,記憶功能減退,內臟功能衰退等,繼而正常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幸福感也隨之降低。
衰老是自然現象,因為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但衰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運動而進一步加速的,卻充滿疑問,也就是說,與其說年齡增長讓人變老還不如說缺乏運動讓人變老。
顯然,運動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們的健康水平,讓我們更少發生慢性疾病,當然也就顯著地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延緩衰老,這會讓你的整個人生都生機勃勃。
張豐毅、李若彤的故事無不說明運動是抗衰老的最佳方式之一。
心臟領域的世界頂尖雜志《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202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跑步僅6個月就讓血管年輕4歲。
這項研究讓之前沒有任何跑步經歷的普通大眾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訓練,然后他們參加了人生第一場馬拉松,結果顯示,經歷了6個月系統訓練,不僅讓受試者成功完成了第一場全程馬拉松,更是明顯降低了他們的血壓和動脈硬化程度,相當于血管年齡減少了四年,而年齡相對較大的人從跑步訓練中受益相對更大。
這項研究給大眾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衰老是難以避免的,但通過選擇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衰老在很大程度是可以延緩甚至是逆轉的,任何時候我們開始運動,都不會太晚。
有氧運動提升心肺耐力
是抗衰老的基礎
2016年美國心臟協會發布權威聲明:完全有必要將有氧能力看作人的基本生命體征之一。
在這份報告文獻指出,在預測由疾病導致的死亡方面,有氧能力(最大攝氧量VO2max)這個指標比抽煙、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更加準確。
換句話說,以前我們普遍認為吸煙、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些因素容易引發死亡,但其實有氧能力較差相比上述因素,可以更好地預測疾病和死亡。
這就意味著通過運動提高有氧能力,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健康水平,實現高質量生活。
當我們跑步時呼吸加深加快,肺功能得到有效鍛煉,心臟此時同樣收縮加強,心跳加快,心肺功能就在這“多勞多得”中不斷增強;
跑步時,心臟調節能力得以改善,心跳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因此,經常跑步者安靜心跳通常較低;跑步時,促進了心臟和肌肉毛細血管密度增加,心臟和肌肉能夠更充分地利用氧氣,人體有氧運動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因此熱愛有氧運動的人群,比如跑者,他們是生命體征最生機勃勃的一群人。
多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就足夠有益健康?
有氧運動的運動量達到多少就足夠有益健康了呢?
每周積累150分鐘中等強度或者75分鐘大強度。
什么是中等強度運動?
解釋很簡單,運動時心率呼吸心率加快,身體出汗,但可以自如說話。
那么什么是大強度運動呢?
運動時心率呼吸明顯加快,身體大量出汗,無法自如說話。
對照這個標準,走路或者快走通常就是中等強度運動,慢跑或者跑步就是大強度運動。
中等強度運動所對應的心率范圍為64-76%最大心率,大強度運動所對應的心率范圍超過76%最大心率。
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等強度運動所需時間是大強度運動的一倍,中等強度與大強度運動存在2:1的換算公式,也即2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運動效果約等于1分鐘大強度運動。
因此,參照這個標準,每周運動5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每周3次,每次25分鐘大強度運動就足夠了。
對于采用跑步這種方式健身的人群來說,每周跑步3次,每次25分鐘,差不多3-4公里左右,一周下來積累10-12公里的跑量就足以帶來健康。
對于很多跑者來說,這點跑量簡直就是毛毛雨,一次就能跑到,沒錯!運動越多,健康收益越大。
如果每周能夠達到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每周積累150分鐘大強度有氧運動,相當于20-25公里的周跑量,80-100公里月跑量當然更好。
除了有氧運動
力量訓練同樣不可或缺
無論是啞鈴、杠鈴,還是自重,器械,彈力帶,都可以稱為力量訓練。力量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肌肉力量,讓你變得更強壯。
已有研究顯示,人體在30歲之后,身體肌肉以每10年流失2.7kg的量在減少,肌肉的流失也會導致力量下降,基礎代謝率下降,男性40歲之后身體逐漸發胖與此也有一定關系。
英國的研究發現,連續四個月進行規律的肌肉力量訓練后,每位受試者平均減少2.7kg脂肪,增加1.35kg肌肉。因此力量訓練也是減肥、塑形一大利器。經常進行力量訓練不僅可以延緩肌肉流失,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關節。
力量訓練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鍛煉,增加關節穩定性,減少受傷風險,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防止骨質疏松的發生。
一項對老年人力量訓練的研究表示,下肢力量訓練可以提高骨骼對鈣質的吸收,從而延緩衰老過程中骨密度的下降,降低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發生幾率和骨折的風險。
有氧與力量結合的運動模式
讓抗衰老效益最大化
如果說力量訓練讓骨骼更強壯,肌肉更飽滿,整個人看起來具有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外在形象,那么有氧運動則是鍛煉心肺功能,讓內功更加深厚。
內外兼修讓身體才能使身體更佳健康,所以有氧運動+力量鍛煉的運動模式更有助與人們獲得健康。
張豐毅、李若彤都喜歡泡健身房,也說明了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
不能互相替換
愛跑步的不喜歡力量訓練,喜歡擼鐵的則怕練有氧運動掉肌肉,這兩類人似乎老死不相往來。
多做有氧可以替代力量訓練嗎?多做力量訓練后就可以不用做有氧運動了嗎?
遺憾的是,這樣并不可以。
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美國運動醫學會,都強調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同等重要,不能互相替代。
就像上面所說的有氧運動更多刺激心肺功能;力量訓練讓肌肉更有力量,骨骼更加強壯,兩者對身體帶來的收益是不同維度的。
因此兩者1+1>2,缺失任何一種鍛煉,身體的某方面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小結
說李若彤、張豐毅的狀態看上去只有三四十歲,大概無人懷疑!
這就是運動的神奇之處,運動可以抗衰老,也能延年益壽,讓60歲的人活出30歲的感覺。
即使運動不能讓你長命百歲,也能讓你一輩子享受高質量的生活,更加青春,更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