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論文寫作與發(fā)表
中山市三角鎮(zhèn)三角小學∣梁泳敏
迎著六月的陽光,看過初夏的小荷,來到向陽而立的夏至。蟲鳴鳥語蛙聲一片,端午安康,粽葉飄香。最近兩年,在寫作組的推動下,我寫了十多篇音樂類論文。音樂學科的“天花板”專業(yè)期刊有兩個,一個是《中國音樂教育》,另一個是《中小學音樂教育》。兩個期刊的發(fā)表難度可想而知,所以我很少嘗試投學科期刊,會轉向投稿綜合類期刊。投稿屢試屢敗,屢敗屢試。6月21日晚上,我通過觀看《上海課程教學研究》雜志學術編輯,謝曉英老師開設的《一線教師論文發(fā)表與寫作》講座,迎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夏至,同時解惑。說起這個講座,起緣于6月19日晚上,郭躍輝老師在寫作群里寫了一條師道人文公眾號的直播預告,我點擊里面看了一下直播主題,正是我當下論文寫作遇到的困境和疑惑,于是我按下“預約觀看”,帶著解惑的心態(tài)和編輯的視角來學習這次講座。謝老師從“學術論文投稿、論文寫作要領、學術論文選題”三方面開展講述。
一、學術論文投稿“四了解”
(一)了解目標期刊
期刊的級別和發(fā)表的難度成正比。在撰寫論文之前,定位好心儀期刊的級別、性質和欄目,會對投稿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海課程教學研究》雜志 ,是廣電總局認定的學術期刊,發(fā)表的論文多以實踐為主,投稿的對象是一線教師、校長、教研員等;該期刊有重點欄目:教研現(xiàn)場和學術探索、課堂變革;還有常設欄目8個;還會根據(jù)教育熱點靈活開設新欄目。
(二)了解文章審稿流程
期刊對文章審稿流程是十分繁瑣,首先要經(jīng)過查重—三審三校。投稿前要看欄目字數(shù)設置情況;若文章理論性比較強,如評價類論文,期刊會請專家來審稿。很多的文章是需要修改才能錄用。像我去年9月份寫的比較類論文,10月份投稿到《課程教學研究》雜志,12月低才收到修改通知,前后修改了多次,在今年的2月份過了擬錄用,最終論文在近期才發(fā)表,前前后后花了半年多的時間。
(三)了解審稿標準
謝老師指出,教師要了解選題與欄目是否匹配,是學科類專業(yè)期刊還是綜合期刊。有些期刊會發(fā)學術類論文,教育隨筆、教學設計,而有些期刊只發(fā)學術類論文。期刊的方向也很重要,文章導向是否符合國家政策及教育理念(義教課標:要引用符合課標的內容,如:核心素養(yǎng)/國家情懷);文章可以回應當下熱點,如新課標、雙減、傳統(tǒng)文化、勞動實踐等。除外,文章內容的指向性也十分重要,要有學科屬性。教師可以多看看其他學科的論文,也有可以借鑒,參考的價值。
二、論文寫作要領
(一)文章題目擬定的合理性
在擬定主副標題的時候,很多文章會使用不合理。如主標題和副標題沒有關聯(lián)性,標題過大,文章內容不對題、標題繁瑣、個別詞匯濫用(如研究、淺談、淺議)。謝老師在講座中舉例了很多例子,如修改前: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反思:兒童經(jīng)驗的視角;修改1:兒童經(jīng)驗視域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建構;修改2:試論兒童經(jīng)驗視域下的初中歷史教學。
(二)摘要及關鍵詞規(guī)范寫作
摘要常見問題 :背景資料過多:如課標內容摘要多;把文章引言當作摘要來寫;摘要過于簡要(摘要不要從第一人稱去寫,要從第三人稱寫)。除外,摘要字數(shù)280字左右,摘要構成:要概寫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結論 ;括出文章的精華內容、寫作目的、研究方法。有些論文的內容結構不完整,缺少引言、文章兩部分。文章結構布局可以分為:(1)遞進式結構,(2)并列式結構,(3)綜合式結構。
三、學術論文應該怎么選題
論文的選題有很多,可以是各類教研活動、教學展示、學術會議發(fā)言;或者是各類教學/科研評比;還可以是各類課題/項目和課例的撰寫。結合當下教育熱點撰寫論文,如統(tǒng)編教材、跨學科、勞動教育、大單于大單元、傳統(tǒng)文化、項目化等。最后,謝老師提出的觀念和中山市教師論文寫作組的寫作理念是一樣的,那就是:做一件事情、上好一節(jié)課、寫好一篇論文。一線教師的論文寫作是寫在課堂上,課堂是論文寫作的前提。沒有好的課堂就沒有好的想法和題材。最后,謝老師還給出了一些建議:1.關注自己所教學科的論文(動態(tài))德育方面的五個雜志公眾號。2.自評一下自己之前完成的論文,看哪些地方可以修改,站在編輯的角度3.列出自己從教以來開過的公開課、做的報告,看看是否有適合改為論文的發(fā)表的?4.結合日常教學列出三個論文選題。
一線教師的論文寫作是提升自我進階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唯有寫作方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