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研究是一種態度
中山市黃圃鎮中學/官燕珍
以前總是覺得教師和研究這兩個詞的距離是非常遙遠的。加入寫作組之后,才發現那一直是自己的誤解,研究其實就像學生的學習一樣,是教師必須做的事情。今天閱讀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學》第9章“教師、教學和研究”的內容,對教師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研究是一種態度。崔教授指出,教師的研究和專業人員從事研究的目的和方式是不同的。專業人員是為了探索未知世界,發現新知。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實踐,主要目的是把學生教好。對教師而言,無論是日常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還是與學生談話,都需要不斷地揣摩思考,針對教學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查看書籍,觀察他人做法,自己嘗試摸索,這都是研究。這也就是說,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是教師自身成長和教學實踐的內在需要。因此,教學研究不是能不能、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做多少的一種態度問題,是教師是不是愿意提升工作質量和個人發展速度的態度問題。崔教授指出,研究是我們對待未知事物的一種態度,而教學工作永遠充滿著未知的因素,永遠需要研究的態度。這是教師、教學與研究的匯集點。我覺得,我們教師的研究就像是學生的學習一樣,不是你想不想去學的問題,而是你一定要去學,關鍵是你用什么態度和方法去學。我們身處教育的環境,每天會碰到很多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去研究,你會發現我們永遠都是“消防員”。學生出現一個問題,我們就忙著去處理這單個問題,我們會深陷重復性的事務中不厭其煩。但如果我們對這個問題背后的原因加以深究,從根源上預防或者解決了這個問題,那我們的工作也會輕松很多。
二、只有研究才能教得更好。崔教授指出,教學是一項異常復雜的事物,我們只能在研究考慮了多種因素之后才能選擇最有效的教學策略。現在社會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很多,教師要把課上得精彩,就需要對相關的知識掌握地足夠深、足夠廣,這樣才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信手拈來,使教學過程張弛有序。李鎮西老師在一次會議上說,有些老師盲目而麻木地工作,表面上工作了十年,其實只工作了一天,因為他每天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李老師其實強調的就是教師需要研究。研究,不僅僅是“想”,而是一種教育的狀態,就是不斷調整、改進、提升自己教育品質的行為。我們只有研究才能教得更好,才能教得更有意思,才能享受到職業的樂趣。說來非常慚愧,自己在教育崗位已經工作了十幾年,但回頭想想,自己好像沒有對哪一個問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雖然有時候是有一些想法,但沒有堅持進行實驗、總結,沒有提煉出一套行之有法、行之有效的經驗,都是在淺層上做做就算了。2020年6月份加入寫作組,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小伙伴,看到了他們深入研究的精神、有效的研究方法。卓漢雄老師對小學作文專題所做的二十多個教學設計,姍姍老師每節課堅持寫教學反思,這些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做得好,才能有自己的代表課例,才能寫得好論文。小伙伴們所撰寫的論文,都是來源自己的課堂,來源于自身的教育教學生活,這些都讓我產生了深深的反思。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為晚,我也要去深入思考我的課堂,思考學生問題。學會反思前行,邊做邊研究和探索。
三、研究從發現問題開始。任何研究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崔教授提出發現問題可以有多種方式:1.通過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親身感受困惑來發現問題;2.努力學習新的教學觀念,思想不斷提升專業理論素養,并在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的主動對照中發現問題,如對照課程標準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新的理念,查找自己的教學存在哪些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問題?3.通過與專家同行,經常性的互動,擴大自己的專業眼界,提升專業敏感性,分析自己的實踐和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這是我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寫作組有寫隨筆的任務,那就必須要有素材啊。所以我就會很關注我的教育、教學。例如與學生的聊天會讓我產生想法、處理完學生問題后我會去思考原因,然后會一一記錄下來。2020年進組后發表的兩篇隨筆都是源于都是日常的生活與思考,《讓每個孩子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是源于某次語文課,有一個學生上課趴桌子睡覺,然后我和他的聊天所激發的想法;《激勵紅包》是去年學生參加體育中考前一天,我給他們的鼓勵。另外,加入寫作組之后,專業書籍閱讀量直線上升,雖然有些觀點、理念還是不能理解得很透徹,但還是會對自己的思想有很大的觸動,會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教學和書中的理念進行對照。雖然在行動改變方面還沒有太明顯的效果,但我已在慢慢改變。例如,拿到一篇課文,我不會一下子就像以前一樣翻教參、網上找課件,我會先自己細讀文本、思考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會想這會不會也是學生的難點。會考慮文本體式,思考“這一篇”有別于其他文章的地方,教學內容如何取舍等等的問題,然后會思考用怎樣的方式才是學生最喜歡的,該訓練學生的什么能力,怎樣才能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再進行教學設計。還有每個月的論文研磨,會認識很多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小伙伴,我們共同研究、探討不同的論文,聽取大家的意見,會有更多專業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會有更多的啟發與收獲,也會產生更多的疑問。
今天閱讀了一篇文章《中小學老師如何做教育研究》,里面提到民國教育家劉百川先生的一句話:“我們之所以要做研究,首先是為了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勝任;另外就是我們在研究的過程當中能夠找到某種樂趣與快感——快樂。”其實,教育教學研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遙不可及,那么高深莫測,讓我們靜下心來,邊做邊思,且教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