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專業自覺成長
中山市南朗鎮云衢中學/鄧琴
參加寫作組一年了。郭老師曾經兩次問我:“你好好的寫你的文學作品,為什么要來寫論文?”兩次我都是模糊帶過,沒有很認真地回答。如果我回答寫論文是為了評職稱,似乎顯得動機不純,太功利了。事實上,一開始我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奇怪的是,我在讀書寫作的這一年中,我發現我的心態在發生著改變:之前功利性的讀書寫作慢慢內化為一種專業自覺。不是為了寫而寫,而是為了專業成長而寫。
回首看這一年在寫作組的日子,我寫了32篇隨筆,寫了8篇論文。那些論文和隨筆督促我看了很多別人寫的論文,啃了好幾本我從前讀不下去的教育專著,我從中發現了自己教育教學中很多問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更重要的是,我不斷在更新我的認知,轉變思維模式。我對教育教學的認識不斷在深入。我的心里有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變被動學習為自覺學習。寫作組每個月都有“信用卡還款日”,這是團隊通過任務驅動促使我們完成讀書和寫作任務。作為新手,我度過了很長一段焦慮、緊張的時間,擔心完不成任務,擔心寫的論文和隨筆質量太差。這個過程的確很煎熬,每天一睜眼就是我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慢慢地,我察覺到自己這種狀態不對。當我們被動地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才會覺得痛苦和煎熬。我不能被任務控制,而是要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從要我讀到我要讀,首先是意識形態上的改變,思考清楚閱讀和寫作的終極目標是什么?郭老師說過閱讀與寫作的要從量變到質變,閱讀量和寫作量達到一定的程度,閱讀的層次和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會得到質的提升。剛開始寫讀文隨筆和讀后感的時候,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我需要反復讀上好幾次,圈點勾畫、抄寫關鍵句,反復琢磨才能整合作者的寫作材料,找到自己想要寫的點。寫到第二十篇的時候,我已經能快速整合信息,形成寫作思路。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文本解讀是我的弱項,經過大半年的大量閱讀和思考,我在備課過程中明顯感覺輕松,備課組幾次集體備課時,我都能從專業的角度說出上課的思路,而不再是憑經驗憑感覺。這種素養的提升,我是真真切切從閱讀和寫作中獲益的。其次是行動策略上的改變,即自我激發內在驅動力。沒有內驅力,人就像皮球,很容易泄氣。激發自己的內驅力,閱讀寫作就不能想著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而要小口小口啃,由易到難。我從語文的期刊開始讀,先讀能讀進去的教學設計、教后反思,再讀理論性較強的論文。教育專著,我先從《教師花傳書》《教學機智》讀起,《教學機智》我一章一章啃,每讀一章,寫一篇讀后感。一邊讀一邊寫,越寫越順,就有動力繼續閱讀,繼續寫作。從被動學習到自覺學習,我的節奏找到了,焦慮減少了,閱讀專業書籍慢慢成了一種習慣。
變浪費時間為自覺管理。教育教學一線工作繁忙,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瑣碎且沒有規律,隨時要應對一些突發狀況;作為備課組的年輕教師,教學中所需的資料、輔導學生參加比賽的工作、各種比賽和活動我都是主力。記得一次參加完一項比賽,科組的同事談論我,說她又做班主任,又是二胎媽媽,怎么就能做那么多事呢?一個人的精力確實有限,時間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我從前很認同魯迅先生的那句話:“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可是時間就只有這么多,擠了這里,就會忽略了那里,如何能做到每一項工作都能不耽誤?
郭老師說:“時間是統籌出來的。”我們要做好規劃,做時間的管理大師,用好很多可能會被我們浪費的碎片時間。邊邊角角的時間里,我選擇讀期刊文章,寫讀文隨筆;大塊的時間,我選擇閱讀專著,記讀書筆記;寫論文之前,我會到知網下載好需要的論文,打印裝訂,隨身攜帶,有空看一篇,梳理一下寫作框架。一個人安靜的時候,比如洗衣、吃飯,就思考自己的論文框架等等。寫作組一年的時間過去,我看著自己完成的任務,心想倘若我不參加寫作組,我的時間不也是在閑聊、發呆、無端的浪費中流走了嗎?當我自覺去管理時間時,我原來可以完成很多原本不能完成的事情。
變安逸等待為自覺挑戰。有人說:“成長的本質,是不斷地認清自己,并重塑自己”。如果我們習慣了安逸和等待,機會就會白白溜走。當我們不斷地去覺察和自省,并用行動去改變,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加入寫作組,挑戰自己對閱讀和寫作的堅持。不會寫隨筆,就打開“閑人閑思錄”和“中山教師寫作研究組”兩個公眾號,研讀已經推送出來的優秀隨筆,研究選材、框架;論文邏輯混亂,我就下載優秀論文,研讀一級標題之間的邏輯關系,研讀段落之間的邏輯,再研究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我寫了32篇隨筆,其中6篇推送在“閑人閑思錄”公眾號上,15篇推送在“中山教師寫作研究組”公眾號上。8篇論文水平不夠,篇篇被拒稿,但是我自己感覺越寫越順,劉菲老師也覺得我的行文邏輯有很大進步。這一年,我參加了名師工作室的各種活動,參加各種比賽,不管最終的成績怎樣,我在這個過程中覺察到自己的不足,挑戰了自己的短板,這是屬于我的精神上的成長。
我讀到過這樣一句話:“提升自己,比仰望別人更有意義。”我亦覺得作為教師在仰望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提升自己。如王開東老師所說:“作為一名教師,唯有你自己專業發展了,強大了,你就不再是孜孜不倦、誨人不倦的一桶水;你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或者是一道無比浩瀚的大江,你就是一個標本,一個課程,而你賜予學生的不再是一桶水中的一碗臭水,你的每一朵浪花都是新鮮的,活潑的,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