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朋友:
晚上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讓我們的孩子更出色、更優秀,今晚我們相聚在美麗的清溪校園。今天我想和各位探討的話題是: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習慣。
各位家長朋友,21世紀,人類進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信息日新月異。據世界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某些國家人年均購書量如下:芬蘭:125美元;美國:95美元;日本,90美元;中國:0、44美元。中國是文明古國,但中國人的讀書量令人擔憂,目前人們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質有待提高。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此項活動。很多國家在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個月的時間內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變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歡樂節日。美國已啟動旨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少兒讀書計劃”,列出包羅萬象的書籍目錄供學生閱讀。芬蘭早就實施學生閱讀工程,在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行的閱讀能力測試中,芬蘭學生的成績名列前茅。據調查,全世界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族,平均每人每年64本。猶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它的人文發展指數躍居全世界的21位,是中東地區最高的國家。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并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總量作了明確的規定: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秀課文160篇(段)。
可是,有很多的家長很可能更關注孩子的知識教育,并不注意孩子的各種有益習慣的養成。他們容不得我們的孩子花時間去進行有效的閱讀習慣培養,他們更多地認為學生就應該一門心思地去圍繞課本轉,圍繞課堂轉,上課聽課、下課做題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在孩子的呀呀學語階段,許多家長都會以孩子能流利地從1數到100,能背誦多少首唐詩、宋詞而津津樂道。進入學校教育階段,絕大多數家長更關注孩子的成績是優還是良,對孩子閱讀課外讀物持反對意見。其實,我們的家長都忽視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啟蒙教育階段,甚至中學教育階段,學得扎實的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孩子的閱讀習慣更為重要。
我知道,更多的家長更關心考試,我們就來勢利一點,談談閱讀與考試的關系。我們肯定都看到過孩子的考卷或每個單元的獨立作業卷,就那語文來說,試卷內容分為識字寫字、閱讀和習作,閱讀和習作檢測的就是孩子的閱讀與表達能力,這些知識都是課本中所沒有的,是很靈活的,平時不愛看書的孩子總是考不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見多識廣,寫起文章來才能有血有肉,也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現在有些孩子覺得寫文章是一件很頭痛的事,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追其原因就是現在孩子閱讀的除了課本還是課本。所以我們看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或許暫時耽誤了孩子學習文化課學習時間,但換得的是孩子將來考試能夠取得高分。當然,我們這里竭力勸說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并不只是為了應試,更為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有利于孩子各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孩子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孩子素質的全面發展,可以使孩子在閱讀中陶冶情操,增長見識,擴展知識面,還可以使孩子在終身學習化社會到來之時更好地適應環境,不斷獲取新知識、新技能,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成才。
有些家長可能會這樣說,我們的孩子學習比較困難,課本上的東西能搞懂已不錯了,還去讀什么其他的東西,免得分心。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不對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在《給教師的100個建議》一書中這樣說:“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不管您的孩子現在的學習成績是好還是不太好,都應激發他的讀書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如果一個孩子雖然天分不怎么高,但他很喜歡看書,您不用擔心他會學不好,而如果一個孩子每天愿花兩小時看電視,花半天的時間打電腦游戲,卻不愿花30分鐘看書,那您可得引起重視了,可能他非常聰明,但我想他一直不愛看書的話,他的成績肯定不會很出色。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僅僅依靠我們的語文教師是很難奏效的,我們的家長也必須改變觀念,以身示范,正確引導,還要有計劃的科學安排。家長們與其請來家庭教師或買來所謂的學習資料占用學生的業余時間,倒不如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孩子,讓他(她)自由自主地閱讀,在閱讀中汲取知識營養,在閱讀中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這樣做或許對孩子所起得作用更大,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與成才。
要讓讀書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就要努力去培養,只要從小培養,它就會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長日久,書會成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如何讓孩子從繁重的功課中解放出來,從電視機、游戲機旁邊走向奧妙無窮的讀書生活呢?
首先,要想讓孩子有興趣來讀書,就要讓孩子有求知的欲望。
這就要求家長引導孩子多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從而發現問題,產生疑惑,萌發求知欲望。家長要適當滿足孩子對讀物的興趣取向,不要隨便否定孩子的愿望。要讓孩子走出校門以后,就很想讀些“讓人輕松”、“有欣賞價值”、“能開闊視野”的書,或者在孩子們中間流行的讀物。家長為孩子訂購圖書、報刊時,要盡量采取指導、建議與商量結合的態度。孩子們大都喜歡故事、幽默、笑話、寓言之類的書,家長可訂購《故事大王》、《幽默大師》、《少年寓言金庫》等。當孩子有了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時,促使孩子養成天天自動讀書的習慣才有了基本條件。
家長還可以利用周末帶孩子去新華書店,讓他們自己挑選自己喜愛的書。經常帶孩子去社區或單位的閱覽室、圖書室,這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家長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讀書的熱情。
據心理學分析,只有不斷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強化,興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穩定。當孩子對某種讀物產生興趣時,家長最好采取主動參與的態度,對孩子的讀書活動給予關注。如隨時找機會讓孩子講講書中精彩的內容,或講講他們的感想,也可以讓孩子把他喜歡的讀物或讀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薦給家長讀。有時,家長還可以參與孩子討論讀后感。也可以結合孩子在語文課學過的有關內容“借題發揮”。這樣做既強化了孩子的讀書興趣,使之堅持讀書熱情,又有利于家長了解孩子讀書的質量。
讀書的成績是孩子堅持讀書的動力,也是強化讀書興趣最有力的刺激。每當孩子讀了書、增長了知識,產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獲得了進步,家長應及時給予肯定。家長應鼓勵孩子在閱讀后寫一些心得,可以摘抄好詞好句,可以寫寫日記等,還可以有選擇地讓孩子參加一些征文大賽。這樣,他們讀書的自覺性、堅持性就會大大加強。
第三,家長要為孩子讀書創造條件,優化環境。
外界環境條件是孩子讀書的外因,父母的素質、住房的條件、家庭生活習慣、住地環境的氛圍等諸多方面均是影響孩子讀書的因素。我們家長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應起表率作用,父母看書的習慣、神情,會直接感染給孩子。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知識,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希望孩子多讀一些內容充實、有意義的好書,自己就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如果家長自身厭惡學習,不愛看書讀報,不思進取,經常打麻將、看電視,追求享樂,家庭精神生活貧乏,充滿了庸俗的談話,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污染。要知道,家長自我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一大步。
2.建立書香環境
有人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高成就學生的學習環境:(1)干擾較少。(2)有獨立的書房。(3)有較多的課外書。據說,在每個猶太人家里,孩子出生不久,母親就會讓孩子去舔一下粘上蜂蜜的《圣經》,從小讓孩子感覺到“書甜如蜜”,可見猶太人為了營造一個書香家庭用心良苦。孟母為什么要三遷,是因為懂得環境的巨大影響力。有位學者說從他懂事起,家中到處都是書,書就是他的玩具,后來看書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環境有此重大的影響,家長不妨以書柜代替酒柜,醞釀書香的環境及氣氛。如果孩子看書,家長應該壓縮看電視的時間或放小音量,最好是放電視的房間與書房隔絕,避免聲音對孩子讀書的干擾;另外,給孩子創造一個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線,舒適的桌椅,實用的書柜,有這樣一個適宜放松的環境,使孩子感受到讀書也是一種享受。 為孩子準備一個通風、固定、光線充足的學習場所,對他的成績及讀書意愿都有正面的影響。
3.帶孩子去買書
放假有空時,可以帶孩子到書店的兒童讀物區挑選書籍,讓他有親近書本的機會。孩子有興趣的書,買回去比較愿意看,父母自作主張幫他挑的,反而被他束之高閣,所以父母只要做好最后的把關工作,適度地尊重孩子的意見。
4.父母的態度
家長多持鼓勵欣賞的態度,孩子比較容易建立自信心,肯定自我價值。利用家中的讀物,挪出一個角落,作為“家庭圖書角”,可以鼓勵孩子用零花錢買新書,不斷補充新書。孩子與好友也可彼此交換讀物,或組成一個“小小讀書會”,訓練孩子的表達及組織能力。
5.配合孩子的興趣
孩子念小學時,對動物生態、探險、人物傳記、歷史故事等,會產生高度的興趣。孩子要求買相關的書籍,父母可以找機會,用討論的方式使印象更加深刻。
6.結合生活閱讀
通過教科書,可以系統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建立觀念,提高思考力。其實生活中“活的知識”,可以輔助書本上的學習。想認識動物的生態習性,可以帶孩子到動物園或寵物店,在生活中學習,孩子可以把“嚴肅的認知”,轉化成活生生的經驗。
各位家長,書是知識的泉源,也是精神的食糧。拿破侖說:“讀書就是力量,因為讀書可以幫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能隨時吸收最新信息,才能比別人領先一步。父母及早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于為他打下扎實的求知基礎。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