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作家原創作品 文學愛好者交流園地 」
孔孟之鄉 | 禮義之邦 | 物華天寶 | 人杰地靈
作者:廉 靜
許久未寫字,不是因為字寫的龍飛鳳舞、歪歪斜斜;許久未讀書,總是認為機緣不巧合,沒有獨處的時間。許久沒有看過《紅樓夢》,總認為兒女呢噥細語的青春過于凄美,不適合中年婦女圍觀和嘆惋。恰逢這百年不遇的咄咄怪事,一場一點也不渴求的疫情,閉關在家的日子里我總是發呆,靜坐,在手機信息瀏覽到沒有更新百無聊賴的時候,終于下定決心讀一讀《紅樓夢》。她已經沉睡了30年,書皮被先前的翻閱已磨損得破爛不堪,書頁在歲月的侵蝕下已陳舊得泛黃發淡,但我終究還是從第一頁開始翻起,于是每天的午后、睡前,在慵懶中,在淡淡的燈光下,我開始了這場漫長的讀書之旅。突然有一種驚喜,沉淀在歲月里的情節被慢慢的引發,有了一種繼續讀下去欲罷不能的感覺;驀然有一種發現,在古書中浸潤了多年的語言功底,卻把優美的文句斷得支離破碎、混亂不堪,不禁汗顏;猛然有一種沖動,這精巧的構思、絕妙的文字值得抄寫背誦,開學后和學生們共享這其中的絕美;靜然中有一種沉思,似乎在四十不惑年近半百的時間,又頓悟了這人生苦味,喜憂參半。我記住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送青云”,這樣的詩句原來出自大氣端莊的寶釵,原來溫柔平和圓通的內心也有幾許狂野,讓人不免有些驚嘆。我看到了,原來這日日常見的柳條可以“才吐淺碧,絲若垂金”,我多想在十里春風中“挽翠披金”,放下焦慮不安,享受輕松和愜意。我讀到了,林黛玉的“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的獨白,將這幾許慵懶和閑散跨越時空,儂我同感。我明白了,富榮四代的賈母苦心孤詣,終究抵不過這些世襲的不肖子孫內里的斗雞走狗、尋花問柳的荒唐和紈绔。我懂得了,王熙鳳撐著生命討求權勢的煊赫和高峰,無法掩蓋背后的棲棲遑遑,無法挽留這一場“忽喇喇大廈將傾”的收場。我知道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探春的這一句冷語和眼淚預警了自相殘殺后家族的步步毀滅,花樣華年的鴛鴦、金釧兒和晴雯身由他人、命不由己,只為了一身清白苦苦抗爭。我想到了,元春“把我送到這見不得人的地方”的哭訴中蘊藏了多少黑暗中心底悄悄流淚的聲音。繁華背后是荒涼,鼎盛背后是破敗,這曾經的青春王國里,是一場人世如夢的祭奠和告別。一聲嘆息,心底念念不忘的人、事、物,總以為天長地久、朝夕擁有,卻到頭來湮滅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流年似水,再讀《紅樓夢》,拾起的是一種駐根在心底的難以說清的情懷。我讀過,可從未讀完……
作者簡介:
廉靜,高中語文教師,喜歡用文字記下生活的點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