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黨橫行?只能活過初期
據了解,微信公眾號付費閱讀功能是這樣的:需要付費才能閱讀的文章,在被瀏覽時只能顯示開頭的部分內容,具體展現內容比例或者篇幅可能由運營者自主決定,支付相應費用后才能查看全文。這就意味著,在未付費之前,讀者只能看到極少的一部分內容。要想繼續閱讀全文,就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
微信公眾號在內容層面的水一向很深,此前每隔一段時間其他媒體都會樂此不疲地盤點微信上流傳的“十大謠言”、“十大假消息”等。為了實現更多的閱讀量,為內容配上奪人眼球標題的“標題黨”異常活躍。而在付費功能開啟后,相信很多內容商、自媒體會在標題上變本加厲,在成為“標題黨”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類似“小三懷孕了,男子怕妻知道……”、“深夜進了小姨子的房間,結果竟是……”這樣的標題,或許或充斥在微信公眾號上。
但標題黨注定只會是在付費功能開啟后的初期存活,因為大部分讀者都已經不是當初的“小白”,要付費去看一些內容會更加謹慎。如果沒有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只是以標題來吸引注意力,這樣的伎倆肯定不會長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道理誰都懂,沒有高質量內容做支撐,靠標題只能是活過初期。
內容春天來到?言之過早
此前,活躍在微信上的內容商、自媒體等變現的方式很簡單:一、流量變現,閱讀量決定著流量收益;二、在做大之后,植入廣告商軟內容,如咪蒙等;三、打賞,讓讀者自己觀察閱讀的內容是否有價值,并決定是否花錢打賞……也就是說,內容基本上都是被動產生價值,主動盈利的能力較低。而在付費閱讀功能推出后,內容商、自媒體等就掌握了主動權,而不用“看臉色吃飯”。
當然,有著很多數據表明讀者付費閱讀的接受度正在提高。騰訊下屬研究部門曾經對1700多名網民進行的調查顯示,約55%的受訪者稱他們曾經為專業的知識和見解付過費。而iResearch的一項報告也表示,超50%中國網民曾經或者愿意為內容付錢,兩年前這一比例僅為30%。但無論數據真實與否,要想真正讓讀者為內容付費,還是有著極大難度的。并不是內容質量高、有價值,讀者就會付費,而是基于很多因素。
其實開啟付費閱讀功能,對內容商、自媒體等來說也是兩難選擇。如果選擇對內容進行收費,那么肯定會面對訂閱量下降、文章點擊率降低等問題,也會影響傳播的效果。而如果不對內容收費,又不能真正實現快速變現,掌握不了主動權。因此,現在說內容春天即將來到,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