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有一句頗為流行管理名言:你不能罵年輕人,因為他們挨罵之后會立即辭職;你可以往死里罵中年人,他們永遠都不會辭職,而中年職場人也反唇相譏:罵我可以,但不要扣我工資。如此職場流行語或許存在一些夸張的成分,但卻非常深刻地描繪出“人到中年不如狗”的畫面。如果再把視角擴展到中年人的油膩身材、日益萎靡的斗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擔,就會更容易理解:中年人為什么會羨慕路邊的野狗,他們委屈求全、控制情緒、買醉賠笑,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奮斗,給家庭編制出更美好的生活,但任何行業的職場都有其非常殘酷的一面,中年人周華健的一首老歌《最近比較煩》,抱怨寫一首皆大歡喜的歌越來越難,身后還有一班天才在追趕,如周杰倫、陶喆等等,顯然,無論在精力、體力,還是對于新鮮事物的敏感度,中年人都比不過剛剛畢業的年輕人,更何況,中年群體本身的一些特性也常常不能為企業容忍,以至于成為職場中最危險的群體。
相關媒體報道,京東、騰訊等中國巨頭企業,日前宣布要末位淘汰中層管理者,比例高達10%,以便精兵簡政,給年輕人更多的表現機會,基于個人能力,采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大原則。在這波血腥的淘汰中,波及人群可以稱之為“優質的中年人”,他們在財務上的風險幾乎沒有,但同樣要面對失業、再就業的尷尬,而且,相比于普通的中年人或者剛畢業的年輕人,他們往往缺乏“從零開始”的勇氣,未來的路更加難走。顯然,聰明人都會提前思考如何保住飯碗,而不是突然被裁撤之后,再鼓起勇氣東山再起。
老氣橫秋,中年人為什么遭遇企業嫌棄?
企業里的中年人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的中年人,他們也曾年少輕狂,卻癱倒在自己的天賦前,逐漸淪為平庸者;他們深諳企業人際關系和潛規則,能有效地找出“打混”的辦法,這類人傷害的只是自己;而另一類則是中層管理者,他們曾經在企業發展的初期,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也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持續地向上流動,在資歷、閱歷、企業政治資源方面都遠勝于年輕人,但這類人天然接近天花板,或者過早地放棄奮斗,更愿意追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狀態,而且非常容易把如此情緒傳染給自己的部署,一些老頑固,甚至會利用自己的權力,試圖“創造”出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
筆者認為,企業在蒸蒸日上的時候,尚可以包容中年人,即便他們在工作上有些缺失,也常常會被掩埋在整體光輝業績之下,但當企業走下坡路時,或者CEO決心變革的時候,他們就變成最危險的群體,如今京東和騰訊向中層開刀,正是因為到了變革節點。
平心而論,企業和員工最主流的關系就是相互利用的關系,當員工沒有辦法給企業創造價值的時候,遭遇淘汰就變得順理成章。事實上,普通中年人或者優質的中年管理者之所以遭遇企業嫌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創造的價值降低,甚至提供負面價值,一方面,這同中年人的生活結構有關系,另一方面也和科技變化有很大關系:
正常的中年人都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他們需要開家長會,也需要陪伴父母體檢,要照顧遠方的親戚和鄰里之間的關系,精力很難全部集中在工作上,而且隨著年資增長,他們總要經歷幾次加薪,會進一步拉高企業的經營成本,也就是說,和年輕人相比,他們的精力不但會被家庭分散,還要消耗企業的更高成本。此外,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靠時間累計的經驗,價值正在慢慢降低,特別是一些需要天賦的行業,如游戲、電商或者其他互聯網行業,實在太需要天賦和精力,要想持續吸引年輕的消費者,就需要不斷地創新,需要熬夜編輯代碼、趕工項目,更重要的是,需要年輕人的同理心。正是看到中年管理者缺乏這些特質,阻礙年輕人發展,騰訊、京東才會“痛下殺手”的。
刷新自我,中年人如何避免成為最危險的群體?
當然,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中年職場人如果不努力奮斗,呈現給企業的就是絕對的劣勢,也會把自己推向最危險的處境,但如果能堅持奮斗,或者進行自律性地成長,中年也不全是危機,倒是有些美麗。首先,應該正視精力問題,事實上,很多人總感覺精力不足,主要是源于身體素質下降,這兩年流行的詞匯是:中年油膩男。人一旦變得油膩了,就不要奢望充沛的精力,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中年危機,正在于“因病返貧,因貧致死”的輪回,所以,人到中年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管理好身體,只要身體好,日子總不會太差,哪怕壓力山大、暫時失業,也不會把人生搞得危機重重。
其次,人到中年,勢必要好好梳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避免正面同年輕人比體力、比創造力,而是要轉向于需要時間和閱歷的崗位,比如在傳統的制造業或者中醫藥行業,中年人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些行業內的經驗、閱歷構成其職場技能的主要部分,拿制造業來說,需要面對苛刻的客戶、笑面虎式的政客,以及日復一日、永不根除的生產異常,管理者如果沒有足夠的閱歷,是沒有辦法平衡好這些關系的,換句話說,這些崗位不能僅僅依靠天賦就能搞定的,更何況,制造業最大的難度在于管人,而人脈資源需要日積月累,需要時間和閱歷培養和堆砌,至于說,中醫藥的經驗、閱歷就更加有價值,更加寶貴,這個行業在本質上就是大數據,經年累月之下,才能淬煉出最優秀的醫師。
此外,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也是中年人遠離危險的重要法寶,世界變化越來越快,誰也不能拒絕改變,更不能阻礙改變,而這也常常是中年人和中層管理者的最大命門。
相比之下,企業的高層如馬化騰、劉強東等等,都是人中龍鳳,有著卓越的思維和才華,他們不僅能接受改變,更能改變游戲規則和世界;而年輕人則猶如一張白紙,尚沒有成熟的思想價值體系,不會固執己見,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接受新的改變。最后再次提醒,中年人要積極轉變心態: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正常壽命為140歲左右,只是因太癡迷于“雜食”,而致使壽命減少,如果按照這個計算,四十幾歲的年齡充其量人生“青年”階段,或者,我們給“中年”換個稱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卻已是人生壯年。(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