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行#泡酒,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有些注重養生的人都會選擇用各種名貴藥材和酒,充分結合這樣的酒含營養成分比較高,并且能達到強身健體作用,中藥泡酒從古至今都非常實用。
但是如果你選擇中藥泡酒前,沒有徹底了解好其中的關鍵因素,一旦泡錯了,反而會導致身體健康受到損傷。
中藥材泡酒在我國的歷史悠久,古代藝術典籍中有記載,藥酒具有“祛風活血、止痛散淤”等功效。但是我們要注意,中藥材泡酒會存在一定風險。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中藥本身成分就比較復雜,難免會用錯藥材,甚至會產生一定毒副作用,更何況自己泡酒的衛生條件很難有保證,因此不建議嘗試藥材泡酒。
民間經常使用的泡酒中藥有草烏、川烏、曼陀羅、三七等,都含有一定毒性,如果超量服用,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風險,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劑量,才是安全的,中毒風險會更高。
醫生建議:如果老百姓有使用藥酒治病的需求,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不要自行配藥,更不要隨意飲用,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感,首先去醫院看病,而不是靠喝藥酒。
臨床上,發生過多起藥酒中毒事件,主要原因是患者以為中藥是無毒無害的,不經考慮就泡酒,最終釀成慘禍。
(1)含烏頭堿的中藥
烏頭堿有心臟毒性。目前沒有特效解藥含有烏頭堿的常見中藥材,包括甘青烏頭、川烏、草烏、附子等。臨床上,烏頭主要用于治療風濕免疫疾病。
但其烏頭堿成分有致命風險,人口服烏頭堿的中毒劑量為0.2mg,致死劑量為3-5mg。
烏頭堿中毒的表現為麻木,流口水,心慌,煩躁等癥狀,隨著毒性深入會逐漸出現全身發冷,血壓下降,肌肉強,直呼吸痙攣等嚴重情況。
如果不及時干預或中毒劑量太大,患者最終會出現室性心律失常,導致死亡。所以中藥泡酒不是你隨意就能使用的,還是應該咨詢專業醫師。
(2)含馬兜鈴酸的中藥
2019年,發表在《肝臟病學》上的一項研究已證實,馬鈴兜酸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可直接誘發肝癌。
研究發現,除了肝癌,馬鈴兜酸還與食管癌、膀胱癌、腎癌等癌癥存在一定的關系。馬鈴兜酸與東南亞肝癌患者的相關性最大。
馬鈴兜酸和含馬兜鈴酸的植物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市面上,含有馬鈴兜酸的常見中藥材有馬兜鈴、青木香、廣防己、關木通、天仙藤等。
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全面禁止使用馬兜鈴科中草藥。老百姓卻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這是非常好的養生食材,盲目進行泡酒,最終卻引發身體健康受損。
(3)蟲類中藥
全蝎、蜈蚣、蟾蜍、土鱉蟲等蟲類草藥,在臨床上有一定的應用,但是這些食材都具有一定毒性,甚至會引發身體中毒而亡。
全蝎的毒性屬于高毒,中毒者會四肢麻木、皮膚瘙癢、呼吸麻痹,嚴重可致死;
蜈蚣的毒液主要源于頭部領足的毒腺和胸部、尾部基板下的腺體中,中毒者會出現皮膚過敏、心肌損傷、溶血反應等。
蟾蜍的毒性會使中毒者出現循環、消化及神經系統等中毒癥狀,引起心律失常、缺血缺氧等;
無論是毒蛇泡酒還是藥材泡酒,都是不建議嘗試的,即便想要嘗試中藥材泡酒養生也要咨詢專業醫師。
1、 首先酒的濃度的選擇
一般選擇的酒濃度都在50度以上的白酒,因為只有這樣的高度酒,不會在中藥材放進去的時候發生霉變等表現,也不會出現細菌寄生蟲等現象,才能讓大家安全用。
建議大家在藥酒打開之后能夠盡快喝完,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藥酒變質,另一方面能夠起到保健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泡酒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因為就是容易揮發的,一旦時間過長就對細菌的抑制作用會減弱,這時就會發生時才變成。
2、 藥材的選擇和處理
藥材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植物藥材,一種是動物藥材。這兩種藥材都是需要處理干凈才能放進藥酒當中浸泡,再慢慢發酵成為藥酒。
一般選用的常見植物藥材,有枸杞,天麻等動物藥材,比較常見的是蛇,海馬等,具體還是得看藥材的特質。
3、 泡酒時間長短看天氣和藥材
因為用藥材泡酒跟平時酒的發酵是不一樣的,釀酒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因為藥酒不是越陳越好的。
一般來說藥材差不多泡1~3個月就可以了,當然也要看質地。如果質地是比較堅硬的藥材,泡的時間也會長一點。
藥酒的時間和天氣有很大關系,如果天氣比較熱氣溫比較高,一般浸泡時間相對比較短,如果天氣冷,各種元素的運動會減慢,發酵時間比較長。
4、 選擇合適的容器
不是所有的容器都是適合泡藥酒的,最好是選擇玻璃、陶罐等等比較穩定的容器,最好是不要使用金屬容器,像金、銀這些材料來制成的容器,或者是塑料制品,這些材料制成的容器一般來說,都是比較不穩定的,所以建議大家最好不要使用,以防變質、甚至是產生有害的物質導致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
5、喝藥酒并非多多益善
服用藥酒需要控制劑量,古代醫學家曾明確指出“藥酒補虛損,宜少服,取緩效。”服用藥酒要根據個人對酒的耐受力。
一般每次服用15~30毫升,早晚各飲1次或每日3次為宜。與過量服用白酒不同,大量服用藥酒的后果與過量服用藥品相同,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服用藥酒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建議大家一定要及時咨詢專業醫生,如果盲目服用藥酒或者是身體出現任何不適感,都要立即就醫,千萬別拖,否則就是對身體不負責任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