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心腦血管疾病,成為懸在中老年人群頭頂一把“利劍”,“三高”問題難辭其咎,其中高血壓尤其棘手。關于血壓相關知識,大部分人都是“一葉障目”,浮于表面。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數據中,高血壓患者高達2.45億左右。大多數人只知道高血壓的名詞,卻不知道高血壓的具體情況。
有部分高血壓人群是高壓比較高或低壓比較高。那么“高壓高”危害大,還是“低壓高”危害大?高壓、低壓有何不同?
01血壓的判定標準
一般情況下,理想的血壓為120/80mmHg,正常血壓為130/85mmHg以下。
130~139/85~89mmHg為臨界高血壓,為正常高限;
140~159/90~99mmHg為高血壓I期,此時機體無任何器質性病變,只是單純高血壓;
160~179/100~109mmHg為高血壓Ⅱ期,此時有左心室肥厚、心腦腎損害等器質性病變,但功能還在代償狀態;
180/110mmHg以上為高血壓Ⅲ期,此時有腦出血、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病變,已進入失代償期,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
02“高壓和低壓”有什么區別?
高壓
專業術語叫收縮壓,簡單說就是心臟收縮的時候產生的壓力;心臟每分每秒都在收縮舒張地跳動著,心臟收縮的一瞬間,主動脈等大血管在壓力的作用下擴張,這時候血液產生的壓力,就是高壓。
低壓
專業術語叫舒張壓,心臟收縮的目的是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等心臟收縮過后,心臟馬上舒張,也就是周身血管的血液要回到心臟,為下一次收縮做好準備。心臟在舒張時,血管回縮也產生壓力,這個壓力就是舒張壓,也就低壓。
關于高壓和低壓有3種情況:
1.高壓和低壓一樣高
原因有些是原發性高血壓,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有些是繼發性高血壓,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素瘤、嗜鉻細胞瘤、腎動脈狹窄,這些疾病造成的高血壓,都可能出現收縮壓和舒張壓都升高的問題。
2.高壓比低壓高
多數為老年性高血壓,因老年人群大動脈硬化程度較高,對身體主要器官供血量下降,所以不能維持足夠的低壓。
3.低壓比高壓高
低壓比較高壓高尤其是需要重視的,考慮屬于大動脈血壓控制比較高,建議在遵照醫囑,加大降血壓藥物,尤其是需要使用一些對于心腦血管有保護意義的藥物。
03哪個升高更危險呢?聽聽醫生怎么說的
醫療衛生機構作出最終判斷:
高壓(收縮壓),每降低10mmHg,能夠有效降低腦梗死、腦卒中、腦溢血等28%發病幾率;降低20%心臟疾病發作幾率。
低壓(舒張壓),每降低5mmHg,降低腦梗死、血管痙攣、腦卒中、腦溢血等疾病幾率高達40%,降低心臟疾病幾率高達15%。
嚴格來說,對于高血壓的病人,不管是舒張壓增高還是收縮壓升高,對心腦腎都有一定的損傷。但是單純收縮性高血壓,主要見于老年人。除血壓升高之外,老年人的各臟器功能都有衰退的現象,因此收縮壓增高性高血壓對于老年人來講危害性更大。
04測血壓的注意事項
1.測量血壓的時間
對于血壓控制不好的病人,測量血壓的次數要增加,比如早上醒后臥床即刻測量血壓,上午八點到十點測量一次,中午一次,下午3到5點一次,晚餐前一次睡覺前一次,這是監測血壓的頻率。
2.測量前準備
測量之前應該保持安靜狀態至少10分鐘以上,避免活動后、情緒緊張激動后、引用濃咖啡后等測量。測量時環境溫度在20度左右比較適宜,不宜過低或過高。同時,周圍環境不宜過于吵鬧,盡量保持安靜。
3.測量位置
測血壓時需要將胳膊裸露并伸直,使其心臟同一水平,使血壓計的袖帶下緣在肘窩上約2~3厘米處,袖帶與胳膊間需間隔兩指,若位置過高、過低,或袖帶過緊過松,均可導致測量結果與實際血壓水平不符。
4.室溫適宜
在測量時室內的溫度也要適宜,一般情況下可以保持在20℃左右,如果室內的溫度過高,就有可能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增高,如果是內溫度過低,會使心跳緩慢,血壓降低,都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血壓出現誤差。
05血壓升高的前期征兆有哪些?
1.胸悶不舒暢
這是由于患者的心臟受高血壓的影響發生了功能變化。如果長期隨血壓升高,總有一天會疲憊不堪,致使左心室擴張或心肌肥厚,進而發生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如此惡性循環,會出現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
2.手腳麻木
很多人在得了高血壓前期會出現手腳麻木,但是這些更是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加上有的時候并不會很長時間,很多人都不會重視,但是如果長期出現手腳麻木,那么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高血壓。
3.耳鳴
高血壓患者中相當一部分患者會有耳鳴的癥狀,這是因為持續的高血壓造成動脈硬化,影響內耳的血液供應,導致聽神經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的。高血壓引起的耳鳴為雙耳耳鳴,持續時間較長。
4.局部出血
出血在高血壓中是比較少見的一種癥癥,主要是因為高血壓可能會引起動脈腦硬化、血管彈性減退,從而出現破裂出血。多數都是鼻出血,也有的會出現結膜出血、眼底出血、腦出血等等。
結語:高血壓患者,病情狀況各有不同,但保養方式殊途同歸:按時服藥;控制飲食,遠離三高食物,清淡為主;規律作息,拒絕通宵熬夜;適度運動,才能幫助身體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