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根渾然天成,雕工精妙絕倫,大師禪意非凡,可稱天下無雙,的確是人間絕品,但缺少了一種生機和活力!
大師一身袈裟破,神態安詳,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我佛慈悲!
大師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人生本來是虛妄,空無一物……
雕刻家把大師安置在一扇枯木門中,木本空洞,正好寓意出家人四大皆空的理念!
不過我以為出家人逃避現實,躲在寺廟里修身養性,雖能六根清凈,但不應該形如枯木,面如死灰,而應該眼清目明,仙風道骨,紅光滿面,慈眉善目,氣度不凡!
不知道是哪位雕塑家,可能他以為出家人就是這樣死去沉沉,毫無生命力,這不是佛性,倒像是即將不久于人世!
出家人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想起弘一法師的所作的這首歌詞《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李叔同水彩畫
這首詞非常有意境,多次聆聽,一次次被感動!
除了作詞,還有書法禪境也非常人可比,如“悲欣交集”!這四個字是弘一法師臨終前手書的四字書法,是他對自已即將走完這一生所發出的感慨!從字跡來看,也許是病重,已經無法酣暢淋漓一氣呵成,所以字體有點斷斷續續!
至于悲什么?欣什么?也許只有他自已才明白,對于半世俗人半世僧人、才華橫溢的法師來講,已經到了大徹大悟的境界,非普通人能夠真正理解!我想他悲的是他出家前與妻兒分離的場景,而欣的是終于得到了解脫,當然只是猜測而已!
李叔同青年時期,在東京留學時的油畫自畫像!
弘一法師作品創作的油畫《半裸女像》局部,光色和諧,是一幅印象派中的精品!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僧俗兩屆的通才和奇才,是我們每一個凡人都難以望其項背的!至于其出家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有童年經歷的影響,以及他的婚姻家庭、或者經濟方面、或者個人的健康狀況等,使得他最終遁入空門,潛心研究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