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建介紹,全國14億人口,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噸糧食、9.8萬噸油、192萬噸蔬菜和23萬噸肉,要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我們每年農作物耕種面積大約要穩定在23-24億畝,如果按照1.3的復種指數倒推計算,耕地必須要保證在18億畝這個底線,這是我國糧食安全的根本保證。
唐部長還表示,如何才能管住、管好耕地,使耕地“非農化”現象得到遏制,避免種植“非糧化”現象發生,其根本核心在于惠農政策的充分落實到位,使農民種糧有利可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種糧農民積極性問題。
眾所周知,2021年化肥價格漲勢有些猛,雖然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等農藥產品價格也在飆升,但農藥漲價階段主要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季度,此時正處于農藥銷售淡季,未能為農業種植帶來明顯的沖擊,但化肥價格的持續上漲,為當年秋種和2022年春季備肥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
進入2022年春耕時節,化肥價格非但未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下降,反而受國際因素的影響而節節攀升,當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尿素價格又開始了新一輪上漲,多家主流廠家報價2700元/噸以上,去掉運輸費用及裝卸費用,到農戶手中,每噸價格就穩定在2800元以上。
尿素價格上漲,加上國際鉀肥行情的攀升,當前復合肥價格也“漲勢洶涌”,自春節以來,多地出現了復合肥價格“三連漲”,以45%硫酸鉀復合肥舉例,當前主流肥企報價3300元/噸左右,除去運輸及裝卸費用,農戶到手價要在3600元/噸左右,部分同類含量的品牌復合肥農戶到手價竟高達4000元/噸,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高達50%。
據種植大戶常保鋒介紹,在施肥數量不減的前提下,2022年種植一畝玉米,單肥料一項,就要增加80元以上的成本,加上農藥等農資價格的不斷攀升,單季種植施肥成本要高出100元/畝,這種漲幅看似不多,但對種植大戶來講,影響還是比較巨大的。
在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漲價、人工投入增加的大背景下,使種植成本無限增加,種植利潤逐漸減少,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一旦種植不掙錢,農民減少投入或者不投入也會變成可能,為我們的糧食安全戰略,增添了無限不確定性。
為改變這種現象,唐部長表示,為解決農民種糧積極性問題,國家近期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無論是增加實際種糧人補貼、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實現種糧大縣全覆蓋,還是提高稻谷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最低收購價格,這些都是穩定農民種糧的有力支撐。
在此基礎上,為應對化肥等農資價格不斷上漲所造成的種糧成本升高問題,農業部門將會在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加大農資補貼力度,盡可能減少農民種糧成本。
在筆者所在的小麥種植區,每年都有小麥一噴三防農藥補助及施藥補助資金的投入,而且這種補貼力度在逐年加強,部分地區或部分農戶已經實現防治小麥赤霉病零投入的待遇,當前2022年這項補貼政策雖然還未正式出臺,但可以預知的是,本年度的補貼力度有望更大,受益的農戶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