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種蔬菜被夸成了一朵花,卻一直賣不出好價格,被有心的農民朋友經過深加工,就成了一種頗受歡迎的農家土特產,這是一種什么蔬菜呢?
提起蘿卜,大家印象中立即就會浮現出青蘿卜、紅蘿卜以及白蘿卜的身影,沒錯,這三種蘿卜都屬于蘿卜的范疇,像是一個三兄弟的大家庭,雖然同為一種蔬菜,但營養價值及功能又有不小的區別。
今天咱們重點介紹的是看起來白白胖胖的白蘿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找醫生開藥方;蘿卜上場,醫生下崗;三天兩頭吃蘿卜,身強體壯無病憂;這些都是民間對蘿卜恰如其分的總結,蘿卜不但營養豐富,還具有相當不錯的食療價值,有人曾直言,若不是蘿卜價格便宜,估計也要成為下一個瑪卡了。
當地農村有種植白蘿卜的習慣,小時候,吃多了消化不良,大人就會說切幾塊白蘿卜煮湯喝;咽喉腫痛有內火,大人說弄個白蘿卜煮湯喝;得了流行性感冒,大人們也會煮些白蘿卜加醋喝;還有冬季咳嗽,煮白蘿卜水喝也是大人們常用的手段之一。
在農村人的眼里,白蘿卜仿佛成了能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遺憾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進,曾經的靈丹妙藥仿佛沒多少人感興趣了),因此,白蘿卜的地位及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就這樣被農村人推崇至極的白蘿卜,為啥總逃不出價格低廉的命運呢?
接觸過蘿卜種植的朋友都了解,蘿卜是一種產量較高的蔬菜品種,白蘿卜同樣如此,以往畝產5000斤上下根本不在話下,隨著種植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畝產萬斤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兒,在紅蘿卜、青蘿卜和白蘿卜的身價比較中,白蘿卜身價高于紅蘿卜,但低于青蘿卜,屬于價格比較中等的,即便如此,地頭價也經常維持在0.3-0.5元/斤,偶爾賣個高價格,也像個過年似的。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數量太多,自然也就不值錢了,事情原本就是這么簡單,農民朋友不是常說“蘿卜白菜價”嗎,貌似像蘿卜白菜這樣的高產量蔬菜,就是廉價蔬菜的代名詞,就是因為產量高價格便宜,在農村生活相對困難的時期,蘿卜白菜也成了農村人的主要蔬菜。
雖然曾經吃到不想再吃,但從那個年代走來的農村人,對蘿卜白菜的感情卻依然如故,這不,念舊的農民朋友,依然沒有忘記白蘿卜兩種傳統的做法。
一是做成泡菜,既將白蘿卜切成條狀,胡蘿卜切絲,用五香粉、食鹽、白糖及白醋煮水,而后將切好的蘿卜條放容器里浸泡,最后加上泡椒(最好買市場上腌制好的袋裝泡椒),封口后一個星期后就可以開吃了,這樣做成的白蘿卜泡菜,吃起來酸酸甜甜脆脆爽爽,在頓頓大魚大肉中吃上一頓,甭提有多舒爽了。
但咱們今天重點介紹的是白蘿卜的另外一種做法,那就是曬白蘿卜皮兒,喜歡吃蘿卜干的朋友都知道,用蘿卜皮制作蘿卜干,不但營養不容易被破壞,吃起來還嘎嘣脆,特別有嚼頭。
據村里老人介紹,制作這種蘿卜皮,首先要將白蘿卜洗凈,選擇那種長型的蘿卜最好,用刀子把蘿卜皮從頭到尾削掉,盡量不要削斷,最好一同削些白蘿卜果肉,剩余的白蘿卜瓤還可以制作泡菜,是不是一舉兩得呢?
將削掉的白蘿卜皮,放在用鹽水煮好的開水里焯一下,而后撈出來,整齊擺放在筐子里,或者箅子上,放在陰涼通風處風干,等白蘿卜皮徹底失去水分后,就成了長條狀,這時候用繩子捆成把,就可以或儲存或拿到集市上銷售了。
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一部分,用開水泡發,或用煮好的調料水浸泡,切成塊狀,用香油淋過,嚼起來嘎嘣脆,絕對是一道開胃特色菜,還有的朋友喜歡用泡發后的白蘿卜干炒肉或者燉肉,也是極具地方風味的上等佳肴。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慣了雞魚肉蛋,反而對這些傳統的農家蔬菜感興趣了,因此,白蘿卜干從農村人自制下飯菜,搖身一變,成了市場上受寵的潛力農特產,如今市場上售價基本上都在15元左右一斤,真正實現了身價低廉蔬菜的大翻身。
基于此,有農民朋友表示,既然白蘿卜干如此受歡迎,今后可以適當進行規模化加工,而后對白蘿卜干進行精致包裝,并致力打造宣傳地域品牌,使當地白蘿卜干走進千家萬戶,讓農民種植白蘿卜不再是一種廉價作物,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凡是市場所需求的東西,就是今后農產品深加工的正確方向,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