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變化大,村里的五叔,由于生了三個女兒,在村里一直被人看不起,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女兒多的人家,在村里非但不會被人看不起,反而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
就拿五叔來說,老兩口七十多歲的年齡,整日無憂無慮,田里的莊稼活兒,也不用自己操心,小麥熟了,女兒過來幫忙收獲,玉米熟了,還是女兒過來幫忙收獲,直至將糧食換成鈔票,而后交到五叔手里,孩子們這才安心離去。
中秋節,三位女兒拎著各式禮物前來追節,女婿們幫忙晾曬玉米,女兒們下廚做大餐,寧靜的農家小院,顯得熱鬧而溫馨,村里人見了,無不羨慕地表示,“若是我家也能有三個女兒,這輩子都值了”。
一家人開心吃完午飯,五叔拿出手機讓女婿幫忙調理,二女兒看了看父親手中的老年機,就像老年人一樣渾身盡是毛病,便主動說道:“這破手機還用啥,趕緊扔了吧,我們三姐妹每人拿出500元,給你買個新的智能手機,再把家里裝上寬帶,想你的時候,還可以視頻聊天,就像面對面說話一樣。”
聞聽此言,老兩口高興得像個孩子,當即表示,鄰居老張家就有一部智能手機,不但可以給孩子視頻聊天,還能聽大戲,甭提有多帶勁兒了。
既然父母高興,如今農村鄉鎮上就有銷售手機的商店,今天趁著大家都在,擇日不如撞日,現在就去把手機買回來,也讓老人早日高興。
二女兒越說越興奮,恨不得立即拉著姐姐和妹妹去鎮子上為父親買手機。
不過,她很快就發現,眼前的姐妹二人,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面對她的提議,貌似都沒有邁開腳步的打算。
這讓她很是氣憤,孝敬老人不允許有任何借口,不就每人500元嗎?如果你們身上沒帶錢,我可以幫你們墊付,這也是你們的一份心意,孝敬老人不允許推三阻四。
對此,妹妹沉默不語,姐姐卻忍不住地發了火:“既然你有錢,想做一個孝順孩子,你怎么不自己買一部新手機送給咱爹娘呢,以后不要事事都拉著我們兩個。
我們整天累死累活幫爹娘干農活,還經常被爹娘訓,你倒好,平時啥活不干,來了就用錢討爹娘歡心,這手機要買你買,反正我沒錢?!?/p>
原來,五叔家三個女兒中,就數二女兒最有出息,女婿在城里開了家公司,房產就有好幾套,雖然五叔家的莊稼活平時都是大女兒和小女兒幫忙來做,但老兩口內心深處最為疼愛的還是二女兒。
老兩口認為,二女兒是他們可以在村里挺直腰板的底氣,即便平時沒時間過來幫忙做家務干農活,這也絲毫不影響他們對二女兒高看一眼。
對于爹娘的偏心行為,大女兒和小女兒早有怨言,可出于對父母的疼愛,以及自身經濟條件的不允許,一直把不滿壓在心里。
如今老二自己表達孝心嫌不夠,還要拉上她們兩個,一向心直口快的大姐這才爆發了。
大女兒的發火和小女兒的默不作聲,這不但讓二女兒覺得莫名其妙,五叔老兩口也是非常的詫異,剛才還有說有笑,咋一提到買手機,這倆孩子就開始鬧情緒了?
她們兩家經濟條件一般,平時也沒少補貼她們,如今讓她們掏錢買手機,就變得如此失去理智,這至于嗎?難道你們平時所表現出來的孝心,都是假的?500元對于當今的農村人家來說,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一般家庭還不至于拿不出。
五叔越想越生氣,五嬸更是傷心落淚,不過,她落淚不是因為兩位女兒對買手機的事情表現不積極,而是在金錢面前,大女兒的過激反應和小女兒的永久沉默,實在是讓她接受不了。
原本溫馨美滿的中秋聚會,卻因為一部手機而鬧得不歡而散,那么,在這個事件中,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