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友們都知道,溫度是花卉植物生長發育的關鍵要素,溫度適宜才能讓花卉植物更好的生長。不同的花卉由于長期受到原產地氣候、環境等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長習性,有著自己最舒適的生長溫度,不過大部分的花卉生長適溫一般都在20℃左右。
而在我們國家夏季最高溫普遍在35℃以上,這么高的溫度無疑是花卉植物的生長軟肋,因為溫度過高會阻礙花卉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植株出現矮小、葉片發黃干枯、花朵質量較差等一系列情況,嚴重時還會直接導致花卉植物不開花。
1 噴水降溫:水分蒸發時可以帶走周圍環境的大部分熱量,所以進入夏季以后可以根據不同花卉對空氣濕度的不同要求,在每天涼爽的時間段向枝葉噴水1~2次,同時向地面、空氣以及植株周圍灑水1~2次,盡量把溫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
2 水槽降溫:水槽降溫說起來讓人難以理解,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很簡單,就是把一塊堅硬的雜木制板放在裝有冷水的水槽上面,再把花盆放在雜木板之上,期間每天往水槽中適量添加一些水,讓槽內的水量保持穩定。這樣水分因高溫而受熱以后就會快速蒸發,從而達到降溫增濕的目的。
3 粗砂降溫:進入夏季以后可以東側陽臺上面鋪上一層粗砂,然后把花盆放在粗砂上面,每天往粗砂上面噴灑一些水分,但是水分不能太多,總體以微濕狀態即可,這樣粗砂中保存的水分就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熱量,達到降溫增濕的目的。
4 風力降溫:風力既包括自然風也包括電扇、空調吹出的冷風,就是在炎炎夏日將花盆放在散光、通風的環境中,利用風力吹走周圍的熱量,從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但是如果想要保濕,還需要每天向花盆周圍噴噴水,避免空氣過于干燥。
1 由于夏天溫度比較高,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會相應加強,對水分的需求也會比平時高很多,所以夏季及時澆水非常重要。而不同的花卉植物對水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具體澆水的頻率需要根據花卉種類、盆土干燥度來決定。
澆水頻率:一般的花卉最好每天澆一次透水,讓土壤徹底濕化,但是不能出現積水的情況,澆水時不能只澆半截水,否則會影響到根系對水分的吸收,出現葉片皺卷發黃的現象。其實也可以觀察土壤干燥度,發現土壤表皮發白變干后,就可以適量補水,總體而言草本花卉的澆水頻率要多于木本花卉。
澆水時間:夏季給花卉澆水,時間上應該多加注意,不能在中午澆施。因為中午是一天中最為炎熱的一個時間段,若是在中午澆水很容易讓水溫升高而燙傷植株。另外中午最忌澆冷水,因為這個時間段的葉體表面溫度最高,若是冒然冷水澆灌,很容易讓葉面細胞由舒張變為萎縮,出現焦枯、黃化的情況,另外對于孕蕾或者開花期間的花卉,還容易出現落花、落蕾的現象。最好的澆水時間是在早晨和傍晚,這兩個時間段比較涼爽,有利于植株生長,澆水時最好選用曬過的自來水或者雨水、純凈水,要確保水源干凈無污染。
注意事項:夏季雨水比較多,暴雨過后應該疏松一下土壤,或者用木棍將土壤撮出幾個小洞,讓雨水能夠順利排到外界,避免因土壤積水而腐爛根系。
2 夏季施肥也是一項比較嚴格且細致的工作,需要合理、適量地追肥才能讓肥料發揮出最大的效果,才不會出現燒根的情況。像一般處于生長旺期的花卉,可以每隔15天左右施加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含量,促進植株的生長。
而施肥時間最好選在傍晚,以盆土干燥時進行最為適宜,避免土壤過于濕潤而出現爛根的情況。施肥過后需要隔天澆一次水,并且疏松一下土壤,讓根系能夠更好的吸收。我們在養花期間,如果發現葉色發黃、枝莖細弱并且整棵植株都比較矮小,就需要及時補充氮肥;而根系易斷不發達、葉片卷曲并且同樣伴有植株矮小的情況,就需要及時補充磷肥;若是葉色發黃、莖稈彎曲發軟多半是缺鉀導致,此時就應該追施以鉀元素為主的肥料。
1 控水:花卉進入休眠期以后,對水分的需求也會降低很多,此時如果仍舊大量澆水就會讓水分積存,腐爛根系。而一點不澆也不行,因為土壤過于干燥也會使根系發生萎縮,會降低整棵植株的活力。所以總體上采取適當控水的措施最為適宜,只要減少澆水的頻率,讓土壤保持略微濕潤的狀態即可,當然也可以時常向花卉周圍噴噴水,避免空氣干燥。
2 禁肥:處于休眠狀態的花卉,它的生理活動基本上已經停止,所以應該禁止施加任何肥料,避免加重根系的負擔,出現燒根現象。
3 遮光:對于夏眠期的花卉應該采取遮陽措施,不能讓強光直射到植株,可以把花盆放在通風半陰的環境中養護,養護期間應該避免淋雨,以免爛根而導致植株枯萎。
總結:夏季對于花卉植物而言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此時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出現“夏必死”的情況,所以正確養護方能讓花卉安全度夏。而具體的養護要點可以參考文中的具體內容,在降溫增濕、澆水、施肥這幾個方面多加注意,另外對于夏眠期的花卉還需要給予一些特殊的“照顧”,才能讓它們安全度過整個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