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庸的小說里,總會讀出一股濃濃的孟子味道。
例如蕭峰,師從玄苦大師,丐幫幫主,契丹身份發現后,決然舍去幫主位子。之后為百姓免受戰亂,以自己的身死換取宋遼之間十年的和平。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再如《神雕俠侶》第二十回郭靖守襄陽前夜,對行刺的楊過說:“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于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
這一番話誠摯懇切,楊過聽得聳然動容,見郭靖神色莊嚴,雖懷疑他是自己殺父之人,卻也不禁肅然起敬。答道:“郭伯伯,你死之后,我定會記得你今晚這一番話。”
郭靖一戰而亡,楊過終成神雕大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金庸筆下的張無忌、石破天、令狐沖、謝遜等等,無一不是大丈夫!
金庸不僅寫大丈夫的仁、義、禮、智,還不惜筆墨,大量描寫屬于他們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讀者。有郭靖與黃蓉的互補之戀,楊過與小龍女的勇敢之戀,喬峰與阿朱的患難之戀,虛竹與夢姑的纏綿之戀,游坦之與阿紫的癡傻之戀,王重陽與林朝英的遺憾之戀……
金庸,我是看他的書長大的。看他的《乾隆秘史》是小學三年級,后來改名《書劍恩仇錄》。期間還看過香港版的《碧血劍》,繁體字于我是挑戰,但精彩橋段讓我堅持下來。《倚天屠龍記》是初中在課桌破洞里看的,工作后首筆工資買了《笑傲江湖》。
等把金庸大師的小說全部看完,大師于1972年已封筆,只好重新再看,一遍,兩遍,不禁有點遺憾。后來看梁、古、溫、黃的作品,總感覺有點單薄,缺少了孟子的味道!
進入網絡時代,文學更是百花齊放,有“小金庸”之稱的鳳歌讓人眼前一亮,“山海經”系列奠定了鳳歌新武俠小說的地位,《昆侖》曾經一度洛陽紙貴,但還有金庸的影子。我個人覺得《滄海》更耐看,不一樣的江湖,按照派別來分,《滄海》的武功分為三派:東島,西城,金剛門。而黑天書和劫力、劫奴則自成一家。從金庸的江湖中走出來,構建自己的江湖,鳳歌做到了。
鳳歌的小說現代感很強,但孟子的味淡了!
后來,不經意間看到《映秀十年事》,看《間客》和《朱雀記》,逐漸認識了貓膩,現在熱播的電視劇《將夜》,就是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主角寧缺沒有強大的背景,也不是流落街頭的王公貴族,只是柴房下人李三娘的兒子,聰明,冷血,無恥,自私,剛毅無畏,貪財而不好色,薄情而不寡義,為生存無所不用其極。進長安城后,性情有變,經過磨難種種,終于成為夫子親傳弟子,昊天道南門神符師傳人,帝國皇帝賞識的書法大家。
而這,故事才剛剛開始。降服葉紅魚,力壓隆慶王子,搏殺夏侯。三塊磨刀石使寧缺更快走向成熟!寧缺的武道、符術、書法漸次登頂!貓膩在小說中挖最大的坑,侍女桑桑竟是最大BOSS,夫子登天化月對抗昊天,寧缺一人一弓一符箭靜侯陳某;大師兄李慢慢似慢實快與觀主兌子;二師兄君陌率終大戰青峰峽,力戰劍圣柳白;三師姐余簾坐鎮書院,修二十三年禪,廢了西陵神殿掌教;寧缺再會屠夫,殺酒徒,從無距入無矩,與昊天最終一戰。兩次長安之戰甚至愿意犧牲自我拯救眾生!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似乎,我又聞到了孟子的味道,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寧缺的成長驗證了孟子的主張,還稍微突破一下,寧缺與天斗其樂無窮,堅信人定勝天!只是電視劇里的大黑傘,不夠黑,不夠破,不夠油膩,總覺得不及原著萬分之一。
貓膩的成就由時間去驗證,在后金庸時代,必有一席之地。
金庸創造出眾多大丈夫,貓膩卻寫出一個真小人!
--END--
來源:文鄉樅陽
圖片來源于網絡
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王傳平,網名椿樹頭,
樅陽縣錢鋪初中老師。
推薦閱讀
溫馨提示:凡在文鄉樅陽微信公眾平臺刊載的原創作品,版權歸平臺與作者共有。本平臺享有作品處置權。作者投稿本平臺,即視為同意。感謝您的認可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