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團全體成員(曼公 攝影)
文鄉采風團 (攝影:孫成連)
錢聞萍 方和平 何雙平 文鄉燕子
在建的池州大橋(攝影 孔令軍)
得知這次采風活動安排了池州大橋這個點,我決定要去看看。多少次經過江堤,從大橋下路過,看著那高聳入云的橋墩,好似巨大的佛掌伸向天空,心里總有著莫名的激動。這次終于能夠近距離感受下了!
有親戚在江南,所以常常需要過江。桂家壩的輪渡按班次來,早了不行,遲了也是不等人的,借道銅陵或安慶長江大橋,得繞很遠的路。記得有次過江,等船等得煩了,我便下車看看江邊美景,遲了一步上船,結果座駕已隨船到了江南,我還在江北,家人少不得在南岸又等了我一渡。
采風團的大巴在離大橋約一公里遠的地方停下了,我們冒著蒙蒙雨霧徒步走向大橋。只見巨大的H型橋墩巍然屹立于江岸,一根根斜拉索齊刷刷分向兩邊,牽拉起巨大而平整的橋面。大橋的輪廓在雨霧中顯得朦朧而不失雄偉壯觀。
距離大橋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同樣高聳入云的巨大鐵塔,一根根高壓電線跨江而過,讓人不由驚嘆于現代科技的神功偉力。
走近大橋建設工地,我們駐足南望,只見尚未合龍的橋面似一條巨大而平整的舌頭正向江中延伸,那么高、那么長、那么巨大的橋面只是被一條條粗壯的斜拉索牽拽著,便平穩地一步步凌空跨越,直至在空中與另一端實現無縫對接,多么龐大而又精細的工程!
我不能天天來這里觀看,不知道建設者們將會以怎樣的方式讓這座大橋最終合龍,但可以想見的是,那一刻一定會順利實現。當某一天媒體宣布“池州大橋勝利合龍”的喜訊時,我或許會像當年銅陵長江大橋通車時那樣,專門驅車前來觀看的,因為那將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沿著一道斜坡,我們信步走向江邊,這里正是大橋北岸建設工地,一溜重型貨車停靠在江堤腳下。巨大的塔吊揮舞著長臂正在緊張作業,地面人員仰望高空,嚴密注視,不時發出指令。工人們站在四周都有圍欄的操作筐里安心工作,不必擔心高空作業的安全問題。
在這里,我們無須再像面對萬里長城時那樣猜想巨大的條石是怎么運上八達嶺的,現代科技的力量已是無所不及無所不能。
工地安全員發現突然來了這么多人,把我們當成了旅游者,毫不客氣地對我們下著逐客令:快走、快走,怎么跑這來了,上面隨便掉下一個小螺絲可都不是好玩的!
我們躲著他,盡量離橋墩遠點,想再多拍幾個鏡頭。可他竟虎著臉攆了過來,直至將我們驅逐出境。抬頭看看空中,只有曼公的小飛機還悠然地在空中飛舞,天眼觀橋——這個,安全員可管不著。呵呵,還是科技的力量強。
回到江堤,想著這么重大的工程,確是一絲一毫都容不得馬虎,無論技術還是安全。因此,我們不僅沒有怨恨那位安全員,反而對他肅然起敬。嚴格規范,一絲不茍,才能做出精品合格工程的呀。
據了解,池州大橋預計今年6月份建成通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由跨江到擁江,我們需要一座座這樣的連心橋。祝愿樅陽的明天更加美好!
--END--
來源:文鄉樅陽
圖文均屬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