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xié)重點扶持文學(xué)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父
親
FATHER
作者丨季新云 編輯丨呂娟娟
父親是個土生土長的老農(nóng)民,一輩子心無旁騖地勞作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簡簡單單、踏踏實實。在他的認(rèn)知世界里,一輩子不偷不搶、行為端正、憑血汗錢過日子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著自己的兒女。
“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這是信奉善始善終觀念的他經(jīng)常告誡我們的一句話。這句話也烙印一樣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心里,時刻警醒我們要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更要提醒我們要勇于止惡揚善。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認(rèn)知世界里就被他過早地灌輸了是非觀念。要求我們行為端正,積極進取。而對于“老生子閨女”的我,他更是傾注了太多的精力,用行動告訴我要懂得自珍自愛、凡事要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懂得潔身自好。
時過境遷,30歲的我站在而立之年的臺階上回頭看,感激父親用行動為我點起的一盞盞明燈,為我照亮前方的路,激勵我一路勇往直前。
那一年,我中考落榜。當(dāng)時的我整日以淚洗面,萬念俱灰,如陷入迷霧叢林中,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找不到方向。考慮到家境的貧寒,去紡織廠打工成了我的第一想法。然而父親卻輕輕推開我的門,對我說:“復(fù)讀吧,不能就這樣放棄了”。正是這一句簡短的話改寫了我的命運,為我撥開迷霧,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隨后父親騎著一輛老式自行車,我騎著一輛變速車,帶著幾樣簡單的物品踏上了更改女兒命運的道路。
那時50歲的他在我前面騎行著,看著父親,我突然就讀懂了風(fēng)燭殘年的意思。滿鬢的白發(fā),還有那原本堅挺如山的身板在這一刻猶如大風(fēng)吹彎的柳樹一樣,搖搖擺擺、歪歪斜斜。我知道我就是此刻的罪人,心里猶如萬千螞蟻在啃噬一般不得解脫,暗自發(fā)誓一定要抓住父親用顏面換來的機會,而這也成了我前行的動力。好在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最終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了父親。
雖然這只是我人生的一個小插曲,但那幅畫面卻時時在我眼前浮現(xiàn):老父親帶著年幼的女兒走在更改女兒命運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婚后的生活難免會出現(xiàn)磕磕碰碰。在我回娘家與母親絮絮叨叨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父親的異樣。他假裝在看電視,實際卻在偷聽我與母親的談話,并不時地偷偷抹著眼角滑下的淚水。
我問母親: “爸爸經(jīng)常這樣嗎?”,母親笑笑說:“你爸爸有時還會自己哭起來”。一句話戳中我的內(nèi)心,原本我只是無意識地兜幾句家長里短,然而在一向視我如珍寶的父親眼里卻是婆家讓我受了太多委屈。近七十歲的老人老淚縱橫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景象,也是我這個女兒不孝的印證。
記得結(jié)婚前幾日,父親經(jīng)常在我耳邊嘮叨嫁為人婦應(yīng)遵規(guī)守矩。我總是取悅父親說自己不是去賣苦力的。然而出嫁臨行前,父親卻一改前幾日的嚴(yán)肅,眼角濕潤地對我說:“孩子,這里永遠(yuǎn)是你的家,以后遇到事情要記得回來告訴爸媽”。那一刻我淚如雨下,抱緊父親的同時更是抱緊了我自己,我明白我始終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也更明白不論自己長到多大,父母在,我永遠(yuǎn)是一個孩子,我可以繼續(xù)撒嬌嬉戲。
是的,父母在,我們永遠(yuǎn)是個孩子;父母不在,我們就成為了孤兒。不敢想象父母不在的那一刻,我該如何去承受心里的悲傷。看著老父親和我女兒在院子里玩耍的場景,我仿佛回到了小時候,我就是現(xiàn)在我的女兒……此時此刻,我在心里默默地哼起了筷子兄弟的《父親》。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dān)心嗎?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作者簡介:季新云,山東省東營市農(nóng)商行利津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