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江南,那朵蓮
圖文丨王華康 編輯丨文姐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來自漢代樂府的民歌傳唱了千年,幾度曾在我青春年少時的夢里縈繞。那時,我曾多次想象,江南的荷塘究竟是有著怎樣的柔情婉轉,有著怎樣細膩纏綿的美。如今,寄居常州多年,這樣的荷塘景色就在那里,再尋常不過的綻放。結著蓮子,撐著如蓋的荷傘。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與江陰接壤的璜土綠地公園,目光所及,處處是碧波蕩漾開滿蓮花的荷塘。正值傍晚,盛開的荷花已經關上心房,仍有幽幽的暗香充盈四周。亭亭而立的粉荷在落日余暉下,沒有妖嬈,只有清新。一股荷香從鵝黃的蕊間飄過來,不同于玫瑰的香甜,亦不同于梔子的濃香。如蓋的荷葉上翻滾著水銀般的水珠,我小心觸碰到旁邊的荷葉。接著,葉子上積攢的雨水如珍珠碎玉般散落到水里,攪亂了水面綠染的浮萍。
我漫步水邊,一架木橋從岸邊延伸到湖面中,有木制亭臺端坐其中。四周是開闊的水面,水波天光,碧波倒影,彩霞入水,色彩斑斕。暮色四合,有昏黃的燈光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恰逢多云時分,星星稀少。若是天氣晴好,一定會有星光從天空倒映在水面吧。“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遙想當年,唐溫如醉臥洞庭,泛舟湖上,星河璀璨,壓滿船艙,卻不知是天上的星影倒映在水面而已。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我不是真正的采蓮人,因為她們是乘著扁舟一葉,穿梭于荷葉與荷花之間,蕩漾在碧波之上采蓮蓬摘菱角。我無緣做真正的采蓮人,只是站在荷塘邊獨自欣賞。這一夜,我枕著荷香入睡,這樣如許美麗的花瓣能否承載自己游蕩在夢境中的荷塘,留戀于碧綠、淺粉和鵝黃中,絕然于世?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蓮子,取自荷花凋零后的蓮蓬。七八月間,正值荷花花期,蓮子上市。在常州街頭,有時會看到當地農人推著三輪車叫賣蓮子。車上放置竹編的圓形簸箕,里面盛滿碧綠色的蓮蓬,從中剝離出來的蓮子裝滿一個又一個小瓷碗。這些蓮子呈橢圓形,形狀優美,碧綠生輝,惹人憐愛。我捧起蓮子,如珠玉一般。用指甲掐開一端,便露出一點純白的顏色,接著剝開綠瑩瑩的外殼,一枚橢圓形的瑩白色的蓮子赫然入目。吃在嘴里,帶著荷花的清香,蓮藕的清新,夾雜著蓮心的清苦,還有一點點的清脆。
我不停地剝著蓮子,手邊堆起綠色的外殼。又從袋子中拿出幾個蓮蓬,從蓮房里不斷地剝出溫潤如玉的蓮子。此時,我不禁又想起辛棄疾《稼軒長短句》— 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真喜歡這樣悠閑暢快的江南人家,這樣無憂無慮的鄉野生活。
“菱葉縈波荷飐風,藕花深處小舟通。”這樣的江南風情,就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常州,這座多蓮的城,多菱的城,多橋的城,多柳的城綿延不絕。“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里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于我來講,愛上常州,是為著它的橋影櫓聲,荷塘月色,杏花煙雨,夢里江南吧。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在臺灣詩人余光中的江南煙雨中,我念著千里之外的故鄉,更戀著“吾心安處”的常州。
作者簡介
王華康,山東廣饒大王人,現居江蘇常州。懷揣心中那個江南夢,年少闖蕩他鄉,遂安居于此。喜歡純文學,愛好古詩詞,寄情小橋流水,流連水榭亭臺,不辭長作江南人。
顧問:陳謹之 橄欖綠 魯北 清泉
主編:郝立霞
副主編:張永君 郝立新
編輯:張旋 任曉娣 呂娟娟 王霞 文姐
外聯:郭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