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xié)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xiàn)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園林深處荷花香
圖文丨張春燕 編輯丨文姐
“圓綠風翻翡翠云,嬌紅露淡石榴裙”,盛夏時節(jié),東營植物園的幾十種荷花開得美輪美奐,嬌紅嫩白、凌波翠蓋、風過荷舉、香遠益清,成為炎炎夏日消暑納涼的休閑妙在。
荷園位于植物園的東南側,順著蜿蜒的林間小徑,循著荷香很容易就能找到,大約一萬多平米的規(guī)模,林林總總包羅了28個品種,粉的、白的、黃的、單瓣、復瓣,各居一塘,與周圍淺黃深碧的林木高低映襯,組成了多姿多彩的畫面。
我的荷園情節(jié)源于今年5月中旬一次不經意的邂逅,那時候荷園里還沒有荷花,一個個盛滿水的小塘就像是一面面精巧的鏡子,不動聲色地映照著藍天白云和周邊的景色,旁邊躬耕勞作的人說荷花正在萌動,不定哪天就破水而出了。我聽了好奇,過了十來天再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好幾個小塘里已經鉆出來大大小小的荷葉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包了,那些顏色將紅還綠的小荷包被嫩綠的莖稈頂出水面,樣子像毛筆,像箭頭,又像一些懵懂的小孩子怯生生地立在那里,給人無限遐想和期待,我忽然記起一個古色古香的名字叫做“菡萏”,應該就是此時的她們了。
一入六月,荷花很快就進入了旺盛期,整個荷園里花團錦簇,香飄十里,慕名而來的游客也漸漸多了起來,或寫生或攝影或觀景,各得其樂。
我發(fā)現(xiàn)不論是荷花菡萏或是層層疊疊的荷葉,都有獨自的莖稈,直直地立在水中,雖有高低錯落但彼此互不糾纏,想必這就是花之君子“亭亭凈植,不蔓不枝”的風采了。我曾經試著尋找一對傳說中的“并蒂蓮”過眼癮,但經過兩個多月的苦苦搜尋終是無果,教科書上說并蒂蓮乃十年難得一見的蓮中珍品,生成的幾率只有十萬分之一,而且只能自然生成很難人工培植,無奈我雖心有不甘也只好悻悻而罷。
若是遇著雨天,荷塘里又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那平素里看起來純良敦厚的荷葉此刻完全換了嘴臉,像一群頑劣的孩童反頂著碩大的斗笠肆意戲弄著所能觸及到的每一滴雨珠,左搖右晃地把它們聚合又分離,不堪重負時一個激靈讓他們飛瀉而去。那些水珠滴溜溜亮晶晶地滾來滾去,整個荷塘里飛珠濺玉,又像是一場熱烈的珠寶狂歡。有資料說這種現(xiàn)象叫做“荷花效應”,源于荷葉自身結構特性和表面的一層蠟質,雨珠在上面滾動的時候不會打濕荷葉還順便帶走了灰塵,因此我們看到的荷花或荷葉總是一塵不染的樣子,現(xiàn)在的一些建筑物的外層清潔已經借鑒到了這項技術。
在來來往往的游人中,很多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朗朗上口的古詩詞給唯美的荷園披上一層了清幽古韻。我終是遇著了一件更大的趣事,那一日,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屏氣凝神地趴在荷塘的邊上觀察一只蹲在荷葉上的青蛙,突然另一個小男孩大喝一聲一跺腳嚇得那小東西竄入水中,頓時兩個小家伙爭執(zhí)得面紅耳赤準備進行拳腳比試,一個孩子的爺爺聞聲制止,老人家一手拉著孩子,一手撫著荷花,說看荷花不能白來看,要學見識懂道理,隨即亮出了孔老夫子的經典哲言:“禮之用,荷(和)為貴”, “君子荷(和)而不同”比賽看誰背過得快,另有好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也相繼加入其中,儒家學說的理論借助諧音字的功能伴著稚嫩的童音徜徉在花香陣陣的荷園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文化被荷花如此水乳交融地貫通在一起。這場景讓我大為所動,突然迫不及待地想有個孫子,因為我也要這樣教導他啊!
單株荷花的花期很短,從菡萏初發(fā)到花瓣凋零只有三四天的時間,在這短短的幾天里,荷花緊鑼密鼓地招攬著過往的蜂兒蝶兒,悄然進行著繁衍傳承大業(yè),幾度晨開暮合之間,幼小的蓮蓬便在花瓣的懷抱中孕育而出了。此時的花瓣不再無謂地消耗能量和養(yǎng)料,把享受陽光雨露的機會傳遞給下一代,毅然隱退到曾經養(yǎng)育她的荷塘中,繼續(xù)為來年的再度輪回積蓄能量,霎那芳華,進退取舍,留給世人多少唏噓感嘆。
我最喜歡在有月亮的夜晚靜靜地坐在荷園的小亭子里,漫不經心地梳理自己或快樂或者不快樂的心事。荷花弄影,蟲兒低鳴,月色朦朧的中的荷園繾綣旖旎,如詩如夢。荷花無語,仿佛心有戚戚,馥郁芬芳直撲人心,不消片刻就能讓人復歸平靜,找回本真,在塵世的喧囂紛繁中時時定位和把握自己。
荷從遠古而來,我們的祖先在漫長歷史歲月中,用她的根莖和種子作食物,用她的葉、花、蕊、結、蓮房、莖稈養(yǎng)生保健或治病,荷對人類無一索取卻傾囊相贈,幾千年來人類感恩于她的滋養(yǎng)和呵護也從不吝嗇對它的贊美,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逐漸衍生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象,成了真善美的化身,我國是荷花的故鄉(xiāng),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以荷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浩如煙海的詩書畫文,楚大夫屈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以荷明志,追求美好情操和德行,北宋理學大儒周敦頤盛贊荷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更被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奉為潔身自好,不羈絆于世俗的座右銘。荷是圣潔、和平、吉祥的象征,荷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荷文化對促進祖國統(tǒng)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自葉圣陶老先生在他的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散文名篇《荷花》里變成過荷花之后,很多人在賞荷詠荷時都前赴后繼地升華到了這樣的境界,我卻一直心有向往而不達,直到有機會品嘗到一種叫做“酥炸荷花”的甜點之后真有奇跡發(fā)生,那道神奇之物是用雞蛋、面粉、白糖和成漿后裹了鮮嫩的荷花瓣干炸而成,香甜酥脆,甚是美味,居然就在那天晚上的夢里我又去了荷園,真的變成了一株美麗的荷花。
作者簡介:張春燕,東營東城,文字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