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二 妹
——山里,那些花兒【一】
文|呂瑞華 圖丨劉月華 編輯|茶醉
“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若是你聞過了花香濃, 別問我花兒是為誰紅。” 我很喜歡《女人花》這首歌。文學作品里,把女人比做花的也數不勝數。今天,我想帶您走進農村,去看看山里,那些花兒。
——題記
我要說的二妹,是二弟的媳婦。二弟也不是我親二弟。二弟的爺爺和我爺爺是親哥倆。奶奶健在的時候經常跟我說起我們的家事,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從我記事起就感受這個大家庭的溫暖。雖然各家都很貧窮,但都相互接濟,共度難關,在村里是有口皆碑的。
二妹不是二弟的原配,是二弟離婚后再娶的媳婦。二妹的前夫去世了,經人介紹,她帶著十一歲的兒子來到二弟家,二弟家真的是家徒四壁。二妹沒嫌棄。她做的第一件事是給兒子改名字,讓兒子隨二弟的姓。這樣做打消了二弟的顧慮。對于再婚家庭,這樣做也是表示了誠意。我在外地,對這個弟媳婦了解得并不多。
那年奶奶去世的時候是九月天氣,前一天下了小雨,晚上天氣很涼。親人們從四面人方趕回老家,都沒來得及帶衣服。二妹回到家,把自家洗得干干凈凈的御寒衣服,背到奶奶家,我們每人一件,暖在身上,暖在心里。相信奶奶地下有知,也會很欣慰。因為她老人家一直教育我們,做人要善良。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二妹。她扎一個馬尾辮,瓜子臉,模樣不如二弟的前妻好看,但可以感覺出,她性格直爽,快言快語,心地善良。村里人都夸她孝敬公婆,勤勞能干。
自從母親去世后,我一直往返于老家照顧父親。快過年了,我們老家有個習俗,結了婚的女兒是不能在娘家過年的。父親一個人照顧不了自已。親弟弟去世了,弟媳帶侄兒遠嫁了,父親在我和妹妹家住。父母的房子已經很久沒住人了。我和妹妹不回去過年,父親咋辦?
二妹早就替我們想到了,提前打電話告訴我說:“大姐,讓大叔來我家過年吧,我媽和婆婆都在我家,我集中照顧他們,你放心吧。”
“這哪行啊,就算大媽不會說什么,二妹的媽能高興嗎?”我執意不肯。
二妹苦口婆心地一再勸說,臘月二十八,我將勉強能自理的父親送到二妹家。二妹怕我不放心,每天視頻讓我看看三位老人的狀況。大媽腿受傷不能下炕,有了二妹無微不至地照顧,大媽就連自己女兒家都懶得去。
二妹兒子準備高考,一個人關在房間里,寫科幻小說。放假前,老師打電話讓家長去學校。學校離村子六七十里路,沒有公交車,雇車要一百塊錢。二妹曾多次要求老師嚴加管教,老師還是無奈地打電話找家長。這一次二妹火了,離高考只有幾個月時間了,還在寫科幻小說?她把兒子拽到校門外的蘋果地里,揀起一根木棍遞到二弟面前:打,狠狠地打。二弟不動手,她掄起棍子就打,孩子也不躲,二弟急忙攔著,她發瘋般地撲向一米八的兒子,邊打邊罵:“一個農民的孩子,你不好好念書寫什么小說,考不上大學你就什么都不是。”
孩子哭了……她坐在地上也哭起來……
二弟拍拍孩子肩膀,送孩子回到校園。
放假回到家里,孩子把自已關在房間里,不知是發奮學習呢,也不知還在寫他的二次元,三次元的科幻小說。平時不說話,到點只出來吃頓飯。我跟二弟說了我的想法,叛逆期的孩子要循循善誘,跟他聊聊,有興趣不是壞事。
后來孩子考上了大專。自從上了大學,孩子變得陽光開朗了。每周跟媽媽通電話匯報學習情況,還說那一次要不是媽媽打那一頓,肯定考不上大學的。二妹有些遺憾:“他在校是前幾名的孩子,應該能考上本科的。”
前幾天,二妹打電話說,孩子在實習期間,用微薄的工資給二弟買了過年的新衣服。回來休幾天假也幫家里干些農活。孩子懂事了。二妹是個好媳婦,好母親。她種著十幾畝蘋果園,每年蘋果產量和價格都是村里最高的。蘋果品種也好,別人家蘋果不好賣,她家蘋果都是收購商預付訂金,我真的很佩服她。
其實讓我終生難忘的,是母親臨終時的那碗小米粥。
那一天是九月十八,煙臺毓璜頂醫院給母親下了病危通知,詢問了家庭住址,給母親打了針,讓我們回家。辦完手續,再驅車回家已經是晚上了。二妹熬了小米粥,給我們準備了晚飯,在家等我們。那晚一直睡著的母親醒來就說要喝米湯,二妹端來一碗濃稠的小米湯,一口一口喂我母親。喝了半碗米湯,母親很欣慰,說了聲“真香”。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接著躺下了,無論我怎么嚎啕,她再也沒有醒來。
二妹的孝德事跡很多,自從她來到我們家,從不讓大媽干一點活兒,她說老人拉扯大了六個兒女,辛苦了大半輩子了,該享點福了。公公婆婆生病,她晝夜服侍,真正做到《弟子規》中所說的那樣: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給年邁的婆婆修房屋,兩頓飯都能忘了吃。大媽感動得不知說啥好。到了冬天,給婆婆、嬸嬸送柴草,還打電話詢問我爸回不回家里住,也好給我們家送些柴草。我真的很感激,如果奶奶還在世,一定會說:我們家祖上積了多少德呀,讓我們攤上這么個好媳婦。
我們想到的,她早已做到;我們想不到的,她早已想到。
這只是我經歷的一小部分,用二妹的話說:我只是做了一個女人應該做的。她只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卻足以讓人肅然起敬。我想,她應該無愧于百花園中那朵最華貴的牡丹。
作者簡介:
呂瑞華,愛文學,愛閱讀。有些許文字見諸報刊。
點擊欣賞作者部分作品:
東營微文化編輯部
顧問:陳謹之 橄欖綠 魯北 清泉
主編:郝立霞
副主編:張永君 郝立新
編輯:任曉娣 呂娟娟 茶醉 文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