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文學與語文(下):文言、白話與歐化》
文言與白話的新舊之爭已經遠去,如今,白話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向前發展。但文中所表達的觀點、所講的道理恐怕永遠值得深思。
文言與白話。
觀點一:評價作品的“藝術之高下”,不能以文言與白話做標準。要看其是否符合文學的基本條件:有話說,說得好。無論文言還是白話都需做到思想銳敏與謹嚴。在這方面,“文言文有的毛病白話文都能有;白話文所能有的毛病,文言文也在所不免。”
觀點二:語文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白話源自文言。“我們如果硬要把文言奉為天尊,白話看成大逆不道,那就無異于替母親立貞節牌坊,斥她的兒子為私生子,不讓他上家譜。”
觀點三:“用文言作文”在現實中做不到。如果用過去某一時代的文言作文,我們找不到以哪家為標準;如果雜燴各時代的文言,就會駁雜蕪亂;如果用淺近文言,實際上就等于承認用白話的基本主張:語文是發展變化的、語文需要親切生動的表現力和平易近人的傳達力。
觀點四:就作者說,白話文與實際生活聯想密切。語出自然,這叫“忠實”,叫“修辭立誠”。
觀點五:就讀者說,白話更親切。
觀點六:做白話文不反對讀古典。反而還要研讀古典,繼承前人的經驗技巧、增加白話的詞匯。歷史的賡續不會因放棄文言而被打斷。
觀點七:白話并非天生下賤,同樣能“雅”。作品的雅俗不在古今,而在它與情感思想的吻合。
觀點八:白話并非盡善盡美,需要擴充和精練。方法一是接受文言文遺產,二是歐化。
關于歐化。
觀點一:語文和思想不能分開。“思想的方式和內容變遷,語文就必跟著變遷,除非你絕對拒絕西方學術,要不然,你無法不酌量接受西方語文的特殊組織。
觀點二:文化交流是交通暢達的自然結果。文化如此,語文亦如此。歐化不僅指語文,體裁和技巧也應當包含在內。
觀點三:中國語文優點很多,相比歐洲語文,也有不少缺點,需要學習西方語文的優點。比如動詞自身不能表示時間性,不講文法而導致邏輯缺失,很少用插句而使語文減少彈性和濃淡陰影等。
結論:歐化運動必須繼續進行。
留意兩點:不要生吞活剝,不違反它的特性,當歐化則歐化;不要躁進僨事。按部就班地訓練,代代相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