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
內(nèi)容大致是朱元璋復興漢族禮儀,重塑漢族文化,對中華文明有再造之功。那我稱他為千古一帝。
有很多人提出質(zhì)疑,覺得老朱復興漢族禮儀,重塑漢族文化算不上有多大的歷史功績,算不上千古一帝。
那我們今天來聊聊復興漢文化是不是對華夏有再造之功。
首先明白一點的就是,我們?yōu)槭裁唇袧h族,為什么是漢人。
根據(jù)最新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總人口已達13.397億人,漢族人口為12.2億人,少數(shù)民族人口1.14億人,漢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1.51%。
也就是說,在身份證那一欄里面,有91.51%的人填的是“漢族”。
我們這個民族也稱呼自己為漢人。
2000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戰(zhàn)國之前的夏商周,秦漢之前的時候,我們這個民族不叫漢族,而是叫華夏族。
后來戰(zhàn)國末年,秦始皇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但是秦朝十幾年就滅亡了,后來劉邦建立了漢朝,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400多年的大一統(tǒng)王朝,建立中央集權,各地區(qū)的中國人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完整的民族,一個強大的民族就此誕生。
所以,在大漢統(tǒng)治的400多年的時間里,當時的人民都是稱呼自己為:我們漢朝人。
當時強大的漢帝國與匈奴進行了一場長期的、大規(guī)模的、激烈的戰(zhàn)斗,匈奴被大漢王朝打的土崩瓦解,各國一看匈奴都被揍成這樣了,于是都乖乖的歸順了大漢帝國,也有了那句著名的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雖遠必誅”。
大漢帝國在中亞以及歐洲的強大威懾力,憑借100多年的不敗神話,使得漢人也揚名海外,可以讓當時大漢帝國自豪地告訴世界:我們是漢人。
于是逐漸演化,慢慢的這群人就不叫華夏族,而是變成了漢族,變成了漢人。
所以我們之所以為漢族、漢人。這個根源就是來源于漢朝。
下面就是幾個有意思的小問題:
漢朝為什么叫漢朝?
看看歷史,這就要追溯到,漢朝的建立者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前,被項羽封為漢王,他領導的軍隊就是漢軍,劉邦是以漢王的身份奪取了天下,所以他建立的朝代叫漢朝。
劉邦為什么是漢王?
看看歷史,因為劉邦被項目冊封漢王的地方,就在現(xiàn)在的漢中。
漢中為什么叫漢中?
翻翻地理,因為漢中位于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的中游。
漢水為什么叫漢水?
翻翻古籍,漢水之所以叫漢水,是因為這條河特別的長,漢水的本意就是天上的那條銀河,有一個成語叫星漢燦爛。
所以作為漢人,漢族文化就是我們的根,直到元朝才將我們連根拔起。
元朝作為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大一統(tǒng)王朝,蒙古人把全國的老百姓分為了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金國統(tǒng)治下的人,主要是契丹人),四等南人(南宋統(tǒng)治下的人,就是現(xiàn)在的漢人),這個三四等沒有啥差別,只是被蒙古人征服的順序而已。
當時南方漢族的命就值一頭驢,當時每一個村子都有一戶的蒙古人,全村的人都是蒙古人的奴隸。
蒙古人多殘暴這里就不贅述了,蒙古人一直把漢人當成他們的征服對象,既然你會種田,那我就對你收重稅,元朝統(tǒng)治之下的漢人,淪為了社會的最底層,遭遇不言而喻。
重要的是,元朝拒絕認同漢文化,儒家的讀書人被定位社會的最末尾,以至于當時很多的讀書人都去戲班討口飯吃,這就是為什么元曲異常興盛的原因。雖然儒家思想也有著種種缺憾,但是正是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造就了我們獨特的中華文明的獨特性和延續(xù)性。
蒙古國一直是東征西討,國土面積一度達到了一千兩百多萬平方公里,雖然藏傳佛教成為元朝的國教,但是伊斯蘭教也在元代統(tǒng)治階級中占據(jù)重要地位。
這是因為元朝統(tǒng)治時期,他們根本就不在乎農(nóng)耕,而是異常的重視商業(yè)貿(mào)易,這就決定了元朝統(tǒng)治者對商人的依賴性,尤其是對回回商人。所以在元朝, 善于為蒙古人理財?shù)哪滤沽謭?zhí)掌了財政大權。
很難想象如果元朝統(tǒng)治的時間不是98年,而是更久,那現(xiàn)在的中原是不是已經(jīng)開始扎頭巾了,顯而易見,那我們的漢文化也就不復存在。
這樣看來,朱元璋復興漢族禮儀,重塑華夏衣冠,挽救中華文明于危難之際,這個功勞還不算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