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和《神雕》這兩部小說的兩大主人公,郭靖和楊過,他們的武功高下,實戰輸贏,一直是金庸小說喜愛者們長期爭論的話題。
有許多人當真把郭靖當成了傻人有傻福、鳳凰男軟飯黨的代表,以為他沒了黃蓉幫忙,不能拜洪七公為師,學得降龍十八掌,就肯定一事無成。
少年郭靖
殊不知一個人的心胸、氣度、格局,就決定了他一生可能達到的最終成就,這和他初始時的身份地位并沒有關系。就如慕容復的失敗,除了金庸不給他開虛竹式金手指要讓他失敗外,他自身心胸氣度過狹才是另一個根本原因。
如果楊過和郭靖掉換一下身世境遇,首先他未必會舍命救哲別,其次被術赤抽了一頓鞭子之后,會恨上鐵木真一家;就如同《神雕》中記恨郭靖一家一樣;
然后被江南六怪抓住后,先是覺得這個六個廢材打不過黑風雙煞,不配當自己的師傅,就如同《神雕》中看不起全真七子和全真教武功一樣;
然后被韓寶駒打了一巴掌后,恨了六怪一輩子;就如同《神雕》中記恨趙志敬和鹿清篤一樣;
然后背叛師門,跑去找梅超風學藝;就如同《神雕》中反出全真,投入古墓派門下一樣;可惜梅大姐不是小龍女,最后楊過變成頭蓋骨漏風的骷髏頭,game over。
而如果郭靖和楊過掉換一下成長背景,拜入全真門下,成為“清”字輩弟子。趙志敬開始肯定不喜歡他,覺得他又笨又不會拍馬屁,好在此人刻苦且聽話,于是按部就班地練全真武功十年,靠著心思單純,內力大為不弱,招式也穩健扎實之極。(參見郭靖練全真內功不過兩年,內力竟比練了十年全真內功的楊康更強。)
然后后這位郭靖郭道長,一樣會被全真五子視為全真派中興的希望,讓他去鉆研他們自己練不成的先天功,然后找來周伯通,請這位師叔祖量才施教。
周伯通在另一個時空的《射雕》桃花島時,對還什么都不是的郭靖自愧不如,搶著結拜;將《九陰真經》、雙手互搏、空明拳等絕學傾囊相授,在這個時空又怎會例外?
最后第三次華山論劍時,
東邪的彈指神通,西毒的蛤蟆功,南帝的一陽指,北丐的降龍十八掌,招式可謂千幻萬變,但全真派的郭靖郭道長,憑著練得了先天功和九陰真經,以拙勝巧,以靜制動,盡敗東南西北四絕,繼重陽真人之后,成為新一代“中神通”,奠定全真派玄門正宗武學威震天下數百年的根基。
所以說,一個人的人生事業順不順利,既要看歷史的進程,很大程度也是自己的個人奮斗。
郭靖的心胸氣度現擺在那里,從一開始就比洪七公高得多,他的終身成就自然也比洪七公大得多,不論洪七公教不教他降龍掌法;楊過最終會被郭靖的偉大人格感召,拋開殺父斷臂之仇,其實一點也不稀奇。
俠之大者而為國為民,抵抗強虜之漢家砥柱,灑一腔熱血只為神州百姓,而不是獨善其身隱世不出,這就是郭靖,金庸小說最偉大的大俠,沒有之一。
中年郭靖
一些人越是批判郭大俠,力圖把他的光環一一扒下,只能越證明其他人的人格和形象,被這個“偽”大俠映襯得更加渺小了。
郭靖的最佳戰績:《射雕》時小石屋混戰,力扛歐陽鋒、周伯通、裘千仞三人聯手圍攻數十招。《神雕》時一掌將金輪法王打閉氣,一箭斷其手中弓弦。在蒙古十萬大軍陣中,面對金輪法王等四大高手圍攻,游刃有余。
楊過的最佳戰績:持玄鐵重劍百余招擊敗裘千仞。空手無劍,二百余招后,使出“黯然銷魂掌”幾招便擊殺練成10級龍象功的金輪法王。萬軍叢中單騎屠龍,擊殺蒙古大汗蒙哥。
郭靖可惜在《神雕》中已經不是第一主角,他的表現,很大程度上被作者照顧楊過的“主角光環”而犧牲了,在楊過武功大成后便不讓郭靖出手,卻并非郭靖本身實力不及。作者同樣在《倚天屠龍記》中借千年大宗師張三豐之口,側面說明了郭靖的實力和歷史地位之隆高。
事實上,楊過成為擊殺蒙元皇帝,以“屠龍”之名垂青史、百年流芳的一代名俠,離不開郭靖和黃蓉夫婦的教育感召。
楊過的武功,是小龍女、歐陽鋒和大雕教的;楊過的文化,是黃蓉教的;而真正教育楊過成為一代名俠的,正是郭靖的身體力行。
楊過最終走出歧途,選擇了為國為民的正道一方,正是親眼見到襄陽危城時、郭靖黃蓉夫妻倆明明情義深重,卻處處以國為先;
霎時之間,幼時黃蓉教他讀書,那些“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語句,郭靖對他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道理,因而宛如轟天霹靂般驚心動魄,心胸間斗然開朗,將家國大義領悟得透徹無比。
郭靖、黃蓉夫婦
和龍女十六年后相會,楊過沒有獨善其身,而是奮不顧身投入到為國抗虜的疆場,心中所想是「此生得與龍兒重會,老天爺實在待我至厚,今日便是死了,也已無憾。男兒漢大丈夫為國戰死沙場,正是最好的歸宿。」
待得他立下擊殺蒙古皇帝的奇功,名揚天下之日,方才想到「二十余年之前,郭伯伯也這般攜著我的手,送我上終南山重陽宮去投師學藝。他對我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異。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終于誤入歧路,哪有今天和他攜手入城的一日?」,竟會“汗流浹背,暗自心驚”。
神雕大俠:楊過
有句話二十余年來藏在心中始終未說,這時再也忍不住了:「郭伯伯,小侄幼時若非蒙你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
二十余年是多久?比楊過等到小龍女的時間更久。
——難怪金庸下筆至此,會說郭靖楊過兩人“萬事心照,傾吐肺腑”,人生而當此境,復有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