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通常情況下,人們只看重事物的正面,只從正面來看待事物,卻往往忽略了它的反面。其實,想要認清事物,了解事物的運行規律,就應該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而且很多時候,從正面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從它的反面來進行分析,這樣反而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
在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很多時候甚至費盡心思也找不到突破口,其實原因并不在于能力、不在于水平,而往往在于方法和思維。其實如果能夠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來看待問題,或許就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畢竟工作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想要獲得更大的突破,有時候就需要有打破常規思維的勇氣,要懂得反其道而行。
工作中常見的逆向思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程序上的逆向思維。在多數時候,多數人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都是按照順序去做計劃,然后逐步向目標移動。若采取逆向思考,執行者可以將目標作為起點,倒著往前推算,確定好每一步要做的事、要完成的任務,這樣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以這些任務為短期目標,逐一去實現 。
第二,方法的逆向使用。在工作中,多數人會采用常規手段來解決問題,這些手段都是炳所遵崇的方法或者已經成了大家的習慣,可是換一種與常規做法完全不同或者截然相反的方式,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常見的就是激勵,在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認為激勵是正面的鼓舞和獎勵,但是反方向的挫折教育和批評、懲罰同樣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
第三,換位思考。在思考問題時,很多人往往會與其他人發生沖突,尤其是在工作中,上下級之間常常會因為意見相左而難以順利溝通,以至于員工總是抱怨自己不受重視,抱怨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當員工對上級產生不信任感時,或許應該想辦法站在上級的位置來考慮問題,這樣也許能夠了解上級的意圖。不要總想著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些,而要想一想公司為什么讓你做這些,這就是要我們一定要懂得換位思考。
第四,觀念的逆向。每一件事情都能形成常規性的觀念,但這些觀念并非適合所有人、所有情況。對于一個身處逆境的人來說,改變自己的觀念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第五,因果的逆向。因果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常規的做法是從原因那里來找結果,但從結果中也恰恰可以找出原因,并轉化成原因。
除了以上的這些逆向思維形式之外,逆向思維還包括條件的逆向、屬性的逆向、功能的逆向。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逆向意識,要善于從事物的反面來考慮問題,也許這樣就能夠更加全面、更加客觀地看待問題,也能夠尋找到更多的好方法來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