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緊張感:
總是面部緊繃,緊皺眉頭,情緒緊張,唉聲嘆氣,常對事情反應過于敏感;
二、擔心未來:
對未來莫名或過度的擔心(如健康、收入、考試等等),總是憂心忡忡;
三、警覺環境:
如周圍環境的每個細微動靜都充滿警惕和防范之心,過分的警惕以至于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
三點自我療愈法,簡單有效省錢
一、自我放松、自我脫敏
就是如何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建議選擇在自己情緒稍好的時候,嘗試去想象可能的危險情景,再不斷的心理暗示自己,這沒什么大不了的,重復訓練,慢慢的,你會感覺到對這些問題、場景的敏感度降低了,焦慮體驗有所緩解,類似脫敏療法。
二、自我坦白,自我釋放
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假裝堅強活著,無欲、無求。但挫折、欲望、情緒并沒有由此消失,它潛伏于潛意識中,累積著病等待爆發。
發病時感受到了痛苦焦慮,卻不知因何而起。想想看,是什么讓你不能釋懷、不愿提及?
說出來吧,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泄發泄,發泄后多數癥狀可能緩解或可消失的,這是敘事療法的一種體現。
三、自我疏導、自我忙碌
患焦慮癥的朋友在發病期間,腦子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痛苦異常,越是這樣,自己越不愛活動、不愛出門。
轉移下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忙起來,如找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一個幾十集的垃圾電視連續劇看、到農村從事些緊張的體力勞動出出汗、或是堅持跑跑步、畫些畫什么的,這樣就可以減少胡思亂想的時間了,有了新的興趣點、新的關注點,焦慮自然就緩解啦。
焦慮癥不可拍,更不可恥。
情緒病已成為常見病,就像感冒、發燒一樣,70%人一生中某個階段會受到焦慮、抑郁類情緒困擾與傷害。
心理治療與康復尚未納入醫保范疇,缺乏行業標準且收費過高,藥物治療與心理康復環節嚴重脫節。
“剛好成長”主張“自我預防、自助療愈”,人人都可學會心理知識,用強大的心理武裝自己、幫助她人、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