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1)
某天,肯尼迪總統走進美國航空航天局,碰到一位清潔工,總統問他在干什么。如果你是,準備怎么回答,掃地?我是清潔工?打掃衛生?在工作?
他回答說:“長官,我正在幫著把一個人送上月球。”
(2)
一個朋友放棄了穩定安逸的工作。新公司待遇可觀,前景好,氛圍融洽。本該做得得心應手,按照她之前的設想升職加薪。可是最近,她卻開始抱怨不休:加班沒完沒了;一旦遲到,全公司通報;同事領導視工作如命。她搞不明白,難道他們不累?何至于如此拼啊?領導卻認為她不積極行為懶散。沖突不斷,被談話,降薪,度日如年。
為什么清潔工竟如此信賴自己職業,朋友卻認為工作糟心不已、備受煎熬?
如果你感覺在職場中充滿阻力,一想到上班就心煩意亂,周五開心飛起,周天一睜眼就郁郁寡歡,整天都是低氣壓狀態。如果你覺得自己明明十足努力,卻偏偏不及那個不加班不甚認真的同事,為此憤憤不平。如果你覺得無法融入公司融入同事...
那么,多半是你的信念出了問題。在NLP理論中,有一套行為邏輯理論,專門解釋了這個問題。NLP是一項研究成功人士行為模式的理論。它告訴所有普通人:為什么他能成功,而你不能;為什么他能堅持,充滿毅力,恒心,百折不撓。而你三分鐘熱情,遇到困難就備受打擊,總是放棄。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NLP培訓課程與執業導師。杰里米·拉薩路就是其中一位專攻NLP在職場如何使用的教練,撰寫了三本NLP相關暢銷書。幫助無數職場人掌握技巧與技能,解決問題,打破屏障,實現突破。
在NLP看來,到底什么在影響我們的成功?共分為六個邏輯層次。
第一層是環境。比如辦公室環境、擺設、時間。改變它們能短暫、輕微地影響你。比如《寫出我心》的作者建議寫作者們試著變換寫作場景,以便帶來新刺激。
受挫的同事同樣可以嘗試改變工位、擺設,轉變狀態。
效果會有,不強,難以持續。
第二層是行為。你做了什么。
行為幾乎是我們苦痛的盤踞地。總是沒法堅持,沒法行動,就是行動層面出了問題。如何改善行動層面呢?逼迫自己去做?還是強制要求?這些方法當然可以。不過,它們的效果多半不會太好。真正有用的方法,是改變行動層以上的層面。
第三層是能力。你擁有什么樣的技能、知識、方法、策略。如果你擁有了技能,阻力自然減少。如果你渴望成為旅拍達人,擁有攝像、剪輯能力,再去旅行中拍攝,是不是會更理所應當更為順利,作品更好,更受歡迎吶。
因此,如果你渴望行動,首先檢視一遍自己:是否有足以匹配的能力。
工作上,需要何種能力,自己是否儲備完畢。擁有的能力對工作是否有利?還欠缺什么?
第四層是信念與價值觀。信念是我們認為什么是正確的。你認同現在的工作嗎?你認為你拼命想去做的那件事你真正認同嗎?還是僅僅為了賺錢而已呢?你追求的女生你基于真心喜愛,還是僅僅因為長得好看?
價值觀是我們認為什么重要,我們追求什么。是我們行動的動機所在。
第五層是自我意識。你認為自己是誰。你的自我定位和信念價值觀匹配嗎?在工作中是某個崗位職員,在家庭中是兒女或者丈夫妻子。哪真正認同當下角色,角色與你的信念價值觀、能力匹配嗎?你的行動符合你的角色嗎?
許多公司會進行品牌形象建設,就是一個確立、植入自我意識的過程。讓人明白:他們是誰。
最頂層是使命與目標感。
這是最高層面。指的是我們如何影響他人。以及我們的目標是什么。幾乎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設定目標的習慣。
越上層越重要,影響力越大,改變越困難。越下層,改變越容易,越容易被自己留意。這六個層面越一致,你的言行就會越統一,越是獲得更大成就。任一層面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進展不順、動力缺失、無法堅持,走向失敗與頹喪。
那個在工作中縷縷受挫的朋友,就是在信念/價值觀層面與公司背道而馳。從而不認同、不理解、心理抵觸、反抗。被領導認為:懶散,消極怠工。她卻認為自己狀態正常,公司要求不合理。清潔工堅定地認為:自己和公司,同事目標是送一個人上月球,堅信能做到做到,全力以赴。才敢在總統面前說出:“我正在幫著把一個人送上月球。”
也就是說,你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就要與你做的事具備一致的信念,或者,去發現你的信念與價值觀。NLP邏輯層次用處極大。比如:
一、解決問題
這六個層面的邏輯層次幾乎貫穿在生活何處。因為我們確保:六個層面一致,才能做得更好。當做不好,就回過頭想想:哪個層面出現了問題,去到那個層面解決掉它。
一個同事明天要進行演講,他無比緊張,認為自己最不好。你該如何幫助他?你回想過去自己的演講經歷,傾盡所能告訴他注意事項、技巧。卻幾乎毫無幫助。他的問題出現在自我意識層面:認為自己做不好。你給予的幫助在于能力層面:技巧、經驗。錯過了問題的本質。
二、企業/個人信念
曾通用電氣董事長杰克·韋爾奇說:“卓越的企業領袖善于創造愿景,并明確有力地表達出來,熱情堅定地付諸實現。”
這就是運用邏輯層次模型的真實故事。幾乎每一個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信念、價值觀、使命。被打印出來貼墻上,碩大的紅字格外刺眼。剛畢業的時候作為培訓生輪崗學習,幾行價值觀背誦得格外順口。企業希望這些文字被新人吸入骨血,被認同,生生地拓下烙印。
這才是培訓的重要意義。
三、無法堅持的根源
如果你無法堅持看書?無法沉心學習?無法安心工作?試著問問自己,這些無法做到的事,有沒有被自己認同的信念價值觀。你內心當真認為看書重要嗎?它事你所追求的嗎?只有當獲取新知、了解思想、拓展思維成為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情,當成價值觀,你才可能真正心甘情愿閱讀,并且獲得無比的快樂。相關的能力、行為、環境自然而成,無需過分逼迫。
胡適先生在《悲觀聲浪里的樂觀》一書中倡導我們應該過“新生活”,而不要過沒意義的“糊涂生活”,凡是你說不出“為什么這樣做”的事,都是沒意義的生活。就是說做事前弄清楚為什么而做。找到原因、信念、目標。才算是有意義。
一個人做的事應該件件回得出一個“為什么”。更應該收好邏輯六層次,作為目標指導,檢測問題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