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的人希望自己能夠不斷成長起來,變得越來越優秀,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很多人卻苦于不知道如何變優秀。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想要變優秀,不是簡單地學會幾個技能而已,建議從這幾個方面開始
蘇格拉底曾說:'認識你自己。'確實,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和自己和解的過程,學會認清真實的自己,是讓自己做出改變的前提。很多人說自己很迷茫,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對真實的自己一無所知,每天都是跟著信息大潮隨波逐流。看到別人說這個行業很賺錢,就頭腦一熱沖了進去,進去一試發現根本不適合自己,然后白白浪費精力和時間什么也沒得到。
如果認清真實的自己,我們就會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也知道如何在行動中揚長避短,在有限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效益。那么如何才能認識真實的自己呢?
答案就是學會觀察和記錄,用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記錄自己的日常,去記錄自己的思想,在觀察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客觀的角度,不因為自己的缺點而自責自卑,在中立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生活中所做的種種選擇,這樣我們就會慢慢地了解真實的自己是什么樣的。
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作者李笑來介紹了一種提高時間效率的方法——做時間日志,把自己每天的時間記錄下來,看看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做了什么事。而我們想要更客觀地了解自己也可以用日志的方式。
在日志中,記錄自己的時間花銷以及一天的想法,這樣就可以知道自己做了哪些事以及做事時的想法感受,慢慢地我們就能了解到更多真實的自己。
在《終身成長》一書中,作者卡羅爾提出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天生固定的,無法通過后天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能力是可以學習提升的。經過他的調查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往往更加自信,在學業和事業上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因此,想要變得優秀,我們得學會用成長型思維去面對人生,學會終身成長的能力,因為時代的變化太快,只有擁有終身成長的學習力,我們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能夠趕上時代的潮流,變成那個優秀的人。
很多人說道理我都知道,但是做不到怎么辦?其實每一個能力的養成過程都是需要時間的,養成終身成長的能力更是如此。所以不必對自己太過苛責,只要行動起來,一天一天就會有新的進步,我們就能一步步收獲自己想要的結果。
如何才能養成成長型思維呢?我們需要做到四步,第一認可接受,接受我們已有的固定思維,認可它的存在,因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共存的。
第二觀察規律,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是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觀察出固定型思維出現的規律,以便我們充分地認識它。第三給不同情況下出現的固定型思維取名,這樣我們就能區分不同情況下固定型思維對我們產生的影響。
第四馴化它陪你一同成長,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樣的固定型思維會在何時出現,我們也知道它的出現會對我們造成怎么樣的影響,所以我們就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當它出現“搗亂”時,和它展開“辯論”,比如它說你不行,你就反駁它說不試試怎么知道,你又不能未卜先知。辯論的目的就是說服它,讓它陪著你一起見證你的成長。
愛因斯坦曾說:“復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跡,它的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可見復利的力量是多么的強大。普通人想要變得更加優秀,學會復利思維做事很有必要。
何為復利思維呢,簡單來說堅持做一件事,讓這件事的效益隨時間推移發生指數性增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滾雪球式增長。比如鍛煉身體這件事,很多人覺得太累了,也看不到什么效果所以就不動了。但是擁有復利思維的人就會選擇堅持運動,因為他們知道長期運動會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有活力,從而讓他們的做事效率大大提高。
學會復利思維,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眼前,自然也就不會被眼前的困境消磨了行動的勇氣。巴菲特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眾所周知,巴菲特是世界級富豪,但是他的大部分財富都是在50歲之后才獲得的。他堅持的投資雖然短期看轉化率不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收益產生了復利效果,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復利思維從短期看可能沒有效果,但是時間就是最好的催化劑,時間越長就會產生越大的復利效果。我們需要的就是學會用復利思維做事,不因為一時的沉寂而放棄行動,多點耐心去堅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時間到了,復利的結果自然會讓我們收獲滿滿。
每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需要時間和自律,我們想要變得優秀必然需要付出。從思維上成長起來,顯然是一條捷徑。這樣我們可以少走很好多不必要的彎路。也能縮短自己變優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