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鐘聲宣告著2020正式成為歷史。
回首2020,疫情給經濟按下了暫停鍵,移動互聯網卻給我們的生活按下了加速鍵,一大批新的趨勢向我們奔涌而來:
這些趨勢,都在指向同一個信號:知識資本在加速崛起,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因此,2021伊始,我要請你思考一個問題:2021,我該如何加速成長?
今天,我為你精挑細選了8個快速成長心法,助你2021一臂之力。
— 1 —
先選題再解題
人生基本上就選題和解題兩件事:先選題,再解題。
最好的人生當然是在每一個關鍵節點,既選對題,又解好題。
如果你只是解題高手,卻不是選題高手,那就可惜了。因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你解對了題,但選錯了題,而且你還不知道自己選錯了題。正如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本可以。
人這一生,其實是由無數選擇構成的。大的選擇比如去哪個城市讀書、學習什么專業、和誰結婚、在哪個地方安家等等;小的選擇比如我今天看哪本書、聽哪門課等等。
選擇水平不同的人,哪怕起點差不多,最終的人生高度也會是截然不同的。會做選擇的人,在人生這場“選擇馬拉松”中,會一步一步甩開大多數人。
但大多數人都在過一種隨意選擇的人生。
什么是隨意選擇?答案是遇到什么,選擇什么。
你現在工作時流的淚,都是當初選公司時腦子進的水;
你現在婚姻不幸福,都是因為當初選對象時太隨意;
你現在學習時覺得腦子不好用,都是因為當初選專業時沒有用腦子。
隨意選擇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好的選擇?
非常簡單,提高標準。
你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應該是你能選擇的最好的那一個,你所放棄的都不如你所選擇的。
你在選擇看哪部電影時,你要提高標準,你可以先從豆瓣評分9分以上的開始看。
你在選擇看什么書的時候,你要提高標準,要看評分,看風評,看作者背景,看出版社。
你在選擇聽哪門課時,你要提高標準,要看有多少人買過這門課,看評價怎么樣,看授課老師過去的作品怎么樣。
凡事提高標準,是跑贏人生的關鍵。
— 2 —
斷舍離
凡有選擇,必有放棄。
斷舍離核心的兩點就是放棄和排序,意思分別是通過放棄找到最核心的選擇,通過排序找到推進一件事的最佳順序。
斷舍離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放棄。不管是人生還是事業,你不可能啥都要。大舍,是為了大得。什么都想做的人,什么都做不了。
斷舍離的第二步是排序。
為什么要排序?
一是因為你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完美。
二是因為并非事事都會決定成敗,所以你也沒必要事事做到完美。
所以,先排序,再做事。
每當你覺得特別忙的時候,你要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被繁忙的工作“殺死”了,你可以通過以下三步做優先排序。
— 3—
學會借勢,讓你事半功倍
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力量還是小,所以在做選擇時一定要學會借勢。
位置決定命運,你要把自己放在擁有巨大勢能的位置上,借勢而起。
一個人的一生,框架大于勤奮。
所謂框架,就是你所處的地方。
在每個人的職業選擇中,最重要的也是框架。
如果你在一個下行的行業做一個勤奮的人,就會事倍功半;而如果你在一個上升的行業,即使是一個不那么勤奮的人,也能事半功倍。
所有成長,均需借勢;所謂借勢,就是全面優化框架。
一切能讓你汲取營養的,你都可以借勢,都能成為你的框架。
— 4—
金錢并非唯一的成本
你得到一樣東西,必然要付出成本。
如果你這輩子想得到足夠多,那么你必然得是一個很會支付成本的人。
所以,我們可以說,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成本支付高手。
什么樣的人是成本支付高手?答案是最懂性價比的人。
一提到成本,很多人立馬想到的就是錢。錢只是成本的一種,錢不等于全部成本。
我想告訴你:錢不是唯一的成本,時間、決策、情感、機會、信任、心情等,都是成本。
若要成為一個成本支付高手,你就不能只盯著錢看。
— 5—
用變量區隔競爭
人生是一場解題之旅,在解每一道題時,你都要有更多的資源,才能把題解得更好,而資源總是有限的。所以,一群人的解題之旅,就是這群人互相競爭之旅。
永遠有新入局者攪動現有格局,現有格局里的每一個競爭者也從來不想保持現狀,每一個都試圖做點事情,從而讓自己往前排走,挑戰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商業因此而精彩。
一成不變的東西最沒有生命力,商業發展如此,個人發展也是如此。
變化靠什么推動?答案是變量。
變量服務于少數人,即最早發掘它的那批人。一旦所有人都開始關注變量了,它的變化紅利就基本上被瓜分得差不多了,這就是為什么說“能找到變量的人贏”。
越是被看得見的變化,越不是致命的變化;越是能被看得到的對手,就越不是真正的危險。
如果只盯著常量,就永遠找不到變量。
如何找到變量?
個人的發展也是不斷尋找變量的過程,這個變量最有效的時候,一定是你先找到并且先玩起來的時候。因此,對于尋找變量這件事,你應該是“永遠在路上”。
— 6—
人才,是能交付結果的人
什么是人才?人才不是有苦勞的人,而是有功勞的人。
前者比較注重“我做了多少事情”,后者更著重“我拿到多少結果”。所以,人才就是能交付結果的人。
很多人認為自己做事效率高,比如:
這些事是應該做的嗎?做是應該的,不做也是應該的,只有拿不到結果是不應該的。
既然結果是最重要的,那么你更應該問的是:
如果對這些問題避而不談,那么你在做這些事時越高效就會越懶惰。你不關心真正的目標,最終只不過是自我感動。
— 7—
用迭代思維看清當下、看到未來
凡事先開局,不開局,就永遠不得終局。
開局可以不好,但要開,因為凡事靠迭代。
什么是迭代?
我給你一個接地氣的定義。
迭代就是,你想去遠方,但你不可能一步邁過去;你想去山頂,但你不可能一步登上去。你需要無數步,每一步都可以被稱為一次迭代,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結果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每一次迭代都是為了逼近目標。
迭代思維是早就被我們使用過的思維方式。但很不幸,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后,我們把這種思維扔掉了。
我們開始心急,總想一步邁到遠方,一步登到山頂。很可惜,我們做不到,所以很多人開始迷茫,不停地換工作,卻都不如意,很多人到30歲就給自己下了一個定論:唉,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迭代思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太多人看不清兩件事。
每個人在成長中,都要用迭代思維來看清當下、看到未來。
— 8—
讓個人品牌溢價
每個人都是產品,所以要用經營企業的方式經營個人成長。
品牌可以讓一個產品有遠超其成本的價格,這就是品牌溢價。
個人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個人品牌足夠好,你一樣有品牌溢價,可以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更有競爭力還不夠,它還會幫助你切實地把競爭力變現。
個人品牌人人都有,無論你打不打造,個人品牌都會形成,那么我們何不把它塑造得更好一點?
怎么塑造個人品牌?方法很簡單,把個人品牌當作一種思維模型即可。
你做任何事情、經營任何關系、解決任何問題,甚至在任何場合進行自我表達,都可以用個人品牌的思維審視自己:我這種做法對個人品牌而言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如果是加分項,那我就去做;如果是減分項,我就盡量不那樣做。
人生所有美好的結果,都是靠你刻意行動得來的。
高手都在刻意成長,成長是一種不自然的“運動”。
快速成長的背后,都有一套方法論的支撐。
2021,愿你學會成長再成長!
PS:如果你看到了這里,恭喜你,你一定是一個渴望自我提升的人。小令也為你準備了一份新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