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財富的追求,是人類對幸福追求的重要部分。
人人都想賺錢,但賺錢的前提是什么?
值錢。
如果你值錢,自然有人上門來送錢。
如果你不值錢,而想方設法去賺錢,跟著錢跑,結果就是,不是去騙人就是被割韭菜,太累。
還是那句話:靠運氣賺來的錢,最終還是靠實力虧掉。
記得著名的商業(yè)顧問,劉潤老師,曾經這樣說過:
如果我不能夠讓客戶到我的辦公室來淺談業(yè)務,說明我還沒有讓對方看到我的價值,是我的問題。
所以,值錢,是每個個體獲得財富的最佳途徑。
別急,我們一步一步來。
價值并不決定價格,但是價格是價值的一種反映。
通常情況下,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因此,要想自己“賣”個好價錢,就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價值。
對于價值的的高低,有兩個維度可以進行分析:深度和廣度。
深度,往往是一個垂直的概念,也就是在這個價值對應的范圍內的所帶來的影響更大。
我們可以用單位時間的價格來進行衡量。
比如說,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A工作一小時,獲得的收入是50元;
而B工作一小時獲得的收入是300元。那么,可以說B的帶來的價值更深。
廣度,往往是一個水平的概念,即這個價值的輸出在某個單位節(jié)點內觸及到的人數(shù)。
比如說,
相同的價值輸出,輸出給一個人,是50元;
如果可以同時輸出給10個人,就是500元;
可以同時輸出給100人,就是5000元。
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兩個同時走是最好的。
但是,現(xiàn)實的殘酷性,大概率下不會給我們這么好機會,需要我們做出選擇。
我們先看看,打深度。
打深度是需要花大力氣去鉆研的。
我們用一個倒三角形來比擬,越往深處走,難度就越大,人數(shù)就越少,
而且,目前社會上沒有更好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加快大深度效率,否則,門檻就變低了,當深度的東西掌握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深度也就變淺了。
所以,我們套用二八原則來看,只有不超過20%的人可以往深度走,其它的超過80%的人,都應當適合去打廣度。
從打廣度看,要在同一個時刻,接觸更多的人,容易嗎?
這個問題,如果擺在10年前,或許還真的是個問題。
但是,在自媒體、個人IP打造的當下,已經不是問題。
科技已經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個顧慮。
5G技術、智能AI推送、簡便的內容管制作工具等,都可以幫助我們很快鏈接到更多的人。
只需要你愿意學習,愿意每天輸出自己的價值。
接下來的關鍵,就是要思考一下:
到底自己有沒有價值?有什么價值?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只是看自己能否發(fā)現(xiàn)。
是自己的職位?自己的學歷?自己的資格證書?自己的外貌?
如果這樣去想,那就片面了,這些都是外在。
價值,是你的先天個人特性,加上后天的習得,通過整合后,可以給他人帶來利益的有用性。
一方面看你有什么,另一方面別人要什么,匹配了,就有價值了。
這個有用性,不要固化在你的工作上,而要打開思維,從你身上去挖掘。
這樣講還是比較抽象,舉例看看。
這樣具體化后,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自身的價值是什么了。
當然,如果你現(xiàn)有的工作就能夠打開價值的廣度,那是再好不過了,求之不得。
思考:你有什么樣的價值,可以通過現(xiàn)有的技術,來打開價值的廣度,讓自己更值錢呢?
歡迎在留言區(qū)留言討論分享。
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價值,也認為自己屬于那應當大廣度的80%,
那么,接下來,你只需要堅持做一件小事情:
分享你的價值。
你就會看到自己在成長,在逐步增值。
之所以說是一件小事情,就是因為這個事情十分簡單,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的只是你的堅持。
過一定的時間后,你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你的價值,需要你的價值,你自然也就增值了。
至于這個增值的速度,就看你自己的用心程度了。
不要著急,不能著急,慢就是快。
堅持分享,堅持做這一件小事,讓自己更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