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人而言,讓自己睡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對于另一些人而言,他們真的可以做到秒睡。
近日,一位深圳女孩姜姜(化名)因為快速入睡而沖上熱搜。
由于睡眠問題,姜姜在深圳一家醫院做檢查,五次的小睡實驗中,她平均睡眠潛伏期只有2.8分鐘,其中最短的一次只用了48秒。
圖源:光明網
作為對比,普通人從清醒到睡著的時間大約需要10-30分鐘,而一些失眠患者更是難以入眠,姜姜的“入睡能力”明顯要強于普通人,更是能讓失眠者羨慕不已。
但其實這種快速入睡能力并沒有給姜姜帶來好處,相反,她受此困擾多年,一直斷斷續續地在尋醫問藥。
圖源:光明網
姜姜今年23歲,她聲稱從自己學生時代開始,便會經常無意識地入睡,有時候是上課期間突然就睡著,直到老師叫她起來,她才意識到自己又睡著了。
另外,她還不敢大笑,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和朋友去看電影,就因為笑得太開心了,竟然直接暈倒了過去。
從這種無意識入睡的癥狀開始,姜姜就經常會去求醫,但是一直沒有結果,直到現在大學畢業了,在深圳工作的她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醫院重新做檢查。
好消息是這次就醫她總算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但壞消息是這種疾病目前無法痊愈,她只能繼續這種時不時睡著的生活。
擁有“秒睡基因”
通過簡單的睡眠測試,醫生就可以判斷女孩確實患有睡眠疾病,不過為了進一步確認女孩所患何病,醫生給女孩做了顱腦核磁共振,以及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結果是女孩在HLA-DQB1的等位基因上呈現突變陽性,由此醫生斷定女孩是患有“發作性睡病”。
現在的研究表明,這個等位基因有點類似于睡眠的開關,當它突變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無法正常地入睡和醒來。
這種疾病最早是在19世紀80年代由法國醫生蓋里諾(Gélineau)提出,在蓋里諾之前,人們更多的是把這種情況歸類為癲癇癥。
其實,這個名字(發作性睡病)非常形象,它讓人一看便知道是患者會突然性地進入睡眠,而不是像一些嗜睡癥那樣只是在某個階段嗜睡而已。
根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韓芳的說法,發作性睡病是由一個特殊的基因誘發的——也就是HLA-DQB1的等位基因,所以深圳的醫院給女孩做了基因檢測。
但并不是所有擁有這個基因的人都會患病,這還和免疫有關,在2009年豬流感流行的時候,由于流感病毒誘發了免疫反應,所以當時發作性睡病發病的人也就特別多。
另外,沒有這個等位基因的人發病的可能性很低,較為罕見。
除了毫無預兆地睡著之外,發作性睡病還會許多不同程度的癥狀,包括入睡時產生幻覺,夜晚失眠,以及大部分睡眠時間在做夢等等。
不過,一般根據是否伴有猝倒癥劃分為兩種亞型——伴有猝倒癥的1型和不伴有猝倒癥2型,這兩種是最常見的發作性睡病。
由于女孩姜姜說自己在看電影大笑的時候暈倒了,所以她估計就是1型,這種亞型是較為嚴重的發作性睡病,它和患者的情緒有很大關系。
具有遺傳性
據信,發作性睡病患者的總睡眠時間和普通人的差別并不大,如果說普通人的睡眠時間是需要連續睡8個小時的話,那么發作性睡病患者也需要這個睡眠時間,只是他們把睡眠時間無限分散了。
有一些發作性睡病患者會突然毫無預兆地入睡,然后只睡幾秒鐘就醒來,一天中的許多時間都在這樣度過。
最痛苦的是晚上的時候,他們一次睡眠的時間也不會很長,有時候只能睡個2個小時,之后就是失眠,進而導致第二天更多的突發性睡著。
這種狀態就會導致整個人的狀態特別差,所以我們不用羨慕他們能夠快速入睡,相反這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
許多國家都做過發作性睡病的相關調查,在一些國家中年人患病的可能性更高,但在中國則是8-20歲患病的人最多,一旦發病就會伴隨一個人一生。
眾所周知,基因類的疾病往往具有遺傳性,發作性睡病也不例外,它具有很強的遺傳性,如果一個人的一級親屬患有這種疾病,那么這個人發病的可能性達到30%-50%之高。
同樣也和許多基因相關疾病一樣,治療起來非常困難,發作性睡病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治療方案,只能通過一些藥物和心理輔導來緩解癥狀,而無法痊愈。
最后
雖然發作性睡病目前還沒有辦法讓其痊愈,但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的是誤診,許多人都因為長時間的誤診,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
其實,發作性睡病并不是什么太罕見的疾病,在世界范圍內,它還算比較普遍,在不同的地區的是許多調查研究中,這種疾病的患病率在萬分之2到萬分之6左右。
據報道,中國大約有70萬人患有這種睡眠疾病,大約占總人口的萬分之5的樣子,在世界范圍內這個數字算是高的了。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人時不時的突然睡著,而且他還經常不知道自己短暫的睡著了,那么他很可能就是患有發作性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