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自從語言出現以來就一直存在,而欺騙的概念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我們都曾被騙過,也騙過其他人。說謊如此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撒謊是最簡單的辦法,上下嘴皮一碰,就能說好幾個謊言。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為了獲得生存和交配的資源而撒謊。即使在動物王國,偽裝也是成千上萬物種使用的一種欺騙形式。
關于說謊者以及如何識別騙子的研究已經做了很多。現在,讓我們深入研究一下根本原因。
我們為什么要撒謊?
我們說謊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或提升自己。
還記得那次你打破了父母最心愛的東西,而你為了逃避責任,將責任推給你的弟弟或者妹妹,甚至你家的寵物。
我相信,大家都經歷過。我們可以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行為,從而避免承擔后果;我們也會說謊,讓自己遠離那些我們不想與之交往的人;我們也會在自我推銷的過程中,或是為了凸顯自己個人的優勢,又或者只是為了開玩笑,因此撒謊;當然,還有其他利他行為,如善意的謊言、惡意的謊言,甚至有些說謊者都不知道的未知動機。
說謊背后的生物學原理
研究表明,說謊者的前額皮質中多了20%的神經纖維。這表明,長期說謊的人在他們的大腦中有更多的連接。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更多的神經纖維使他們更容易說謊,因為他們可以快速在大腦中制造謊言,另一方面,重復說謊增加了神經纖維。
科學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了受試者的大腦,結果表明,當一個人撒謊時,負責獎賞處理的大腦區域非常活躍。
因此,若這個區域在聽到金錢時表現得額外興奮,那么這個人就越有可能欺騙和說謊。倫敦大學的另一項研究表明,較小的欺騙行為可以導致更大的行為。長期撒謊會使負責情緒的杏仁核反應遲鈍,導致小謊言很容易發展成更大的謊言,負罪感也更少。
如何在口頭交流中辨別說謊者
檢測謊言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但我們可以觀察到騙子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是辨別謊言的好標志。
對于初級撒謊者,說謊往往需要更高的注意力,真相總是讓人放松,但說謊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去編織一個不會被質疑的故事,高度集中往往會導致瞳孔變大。
而且有時,他們也會比較緊張,聲音比較高,嘴唇緊閉。對于高級撒謊者,他們會表現得非常放松,就像說真話一樣,表現出一個放松的姿勢,一種平靜的聲音。
然而,這種異乎尋常的安靜,導致撒謊者的眼神往往非常奇怪,要么不敢與傾聽者的眼神交流,要么故作鎮定頻頻和傾聽者眼神交流。
科學家們就曾提出了一種面部動作編碼系統(FACS),可以檢測持續不到十分之一秒的微表情,這些表情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隱藏的情緒,比如憤怒和內疚,即使是非常善于說謊的人,也難以逃過這種系統的“眼睛”。
撒謊者通常會花更多的時間來回答問題,因為他們需要時間來編造一個看似真實的故事。然而,如果事先給他們時間,他們通常會很快回復,說得更少。
談話風格通常是消極的,更多的抱怨和較少的合作。說謊者似乎隱瞞信息,要么是因為內疚,要么是因為害怕被抓住。
說謊者講的故事通常是矛盾的,缺乏邏輯性。他們用更少的手部動作,可能會重復單詞和短語,以避免給他們的虛假故事添加更多的情節。
當聽者表示懷疑時,這種重復就會增加更多的單詞。這就是所謂的匹諾曹效應,就像匹諾曹的鼻子一樣,隨著謊言的出現,單詞的數量也會增加。
最后
撒謊有時并不是壞事,謊言應用的到,會給人帶來愉悅,比如夸自己的女伴很漂亮。
但是在生意場上撒謊和欺騙,往往會毀掉整個生活。
記住這個殘酷的事實,知道如何辨別謊言顯得格外重要。
你可以通過觀察他們說話時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談話風格和語法用詞來辨別騙子,這樣你就可以把自己從潛在的危險處境中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