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貍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講的是宋真宗有兩個妃子,劉妃和李妃。二人同時幾乎同時懷孕,但生產日期卻不知道。高興的宋真宗許下承諾,誰先誕下麟兒,就立誰的兒子為太子。
劉妃害怕李妃生在自己前面,就暗中與太監郭槐串通,收買了接生婆尤氏,用一只剝了皮的貍貓換了李妃剛出生兒子。劉妃讓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就暗中將太子交給太監陳琳,托人送去了八賢王府上。而李妃則因為生下“貍貓”,被宋真宗打入了冷宮。
后來劉妃的兒子出生,被立為了太子,她本人也成為了皇后。只是在六年后,劉皇后的兒子夭折。宋真宗將八賢王的兒子過繼到自己名下,立為太子。事實上,這個孩子正是李妃當年所生的兒子。年幼的趙禎有一天去冷宮玩耍,見到了李妃。可能是母子連心,二人竟然均面帶淚痕。
劉皇后大怒,慫恿宋真宗賜死李妃。兩名看不過去的小太監,將李妃送出皇宮,并為此付出了生命。李妃在流浪的過程中遇到包拯,并在包拯的幫助下見到了后來的宋仁宗趙禎,母子相認。此時的宋真宗已死,包拯又誘使郭槐說出當年的真相,劉太后見陰謀敗露,自盡身亡。
但事實上,在劉娥活著時,宋朝的政權一直把持在她的手中。彼時的宋仁宗,說是傀儡也不為過,根本無法與劉娥抗衡,更別提讓劉娥自盡。而歷史上的宋仁宗確實是宮女李氏所生,只是并沒有貍貓換太子的事,李氏在生下趙禎后,就被劉娥抱走收養,她也因此成為皇后。
宋真宗去世后,宋仁宗年紀尚幼,主少國疑,劉娥便開始垂簾聽政。早在宋真宗后期,宰相寇準等人就排斥劉娥干政,擔心她效仿武則天當年的所作所為。聰明的劉娥利用宋朝黨爭,拉攏丁謂、曹利用等外朝朋黨,將寇準及其黨羽徹底擊敗。等她真正臨朝稱制后,又過河拆橋,找準時機,將權臣丁謂罷相,貶至崖州。
就連民間故事中的“八賢王”原型趙元儼,都不得不裝瘋,暫避劉娥風頭。此時宋朝朝政已經完全落入劉娥手中,她甚至身穿帝王龍袍,參加宋廷冊封大典,離“稱帝”也僅一步之遙。有臣子揣摩劉娥的心思,便上表請求劉娥稱帝。但劉娥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這個提議,并當眾撕碎了這些奏章,表明自己絕不稱帝的決心。
那劉娥為何不效仿武則天稱帝呢?首先是群臣的反對。如果你問劉娥想不想當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女皇帝,她的回答肯定是“想”。但她所面臨的局勢,比武則天要惡劣得多。她曾在朝上詢問大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樣的女主?”大臣們直接了當地告訴她:“唐之罪人,差一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這也表達了大臣們反對她稱帝的鮮明態度。
后來殿中丞方仲弓、權知開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拍劉娥馬屁,上奏請劉娥稱帝,劉娥再次詢問大臣們的意見。這時候風向其實已經有所轉變,大部分人沉默不語,但一些忠貞之臣仍旗幟鮮明地反對她稱帝,比如魯宗道就當面詢問她:“這樣做,又將置當今皇帝于何處?”最終在朝臣們的壓力下,劉娥才放棄了稱帝的事。
而且劉娥與武則天相比,還有兩大缺陷。
第一,武則天當皇帝是取代了親兒子李旦。而宋仁宗趙禎卻是劉娥從宮女李氏手中搶來的。如果劉娥強行稱帝,肯定會有朝臣拿此事大做文章。到時候不要說當皇帝,就連“太后”都沒她的位置。
第二,武則天之所以能力排眾議稱帝,源于其背后的家族支持。盡管在武則天進宮前與武家鬧得不愉快,但從她當上皇后,武家也跟著發達起來。而在與李唐宗室及老臣對抗的過程中,武氏家族也出了不少力。此外,武則天手中還有以來俊臣為首的四大酷吏,也讓更多的朝臣選擇了閉嘴。而劉娥出身微末,在襁褓之中就成了孤女。她所謂的“娘家”,其實是她前夫家,根本給不到幫助。因此思前想后,劉娥還是放棄了稱帝的打算。
盡管當不了名義上的“皇帝”,但劉娥在現實中卻擺足了皇帝的譜。就連祭奠宋朝的列祖列宗,她都穿著帝王專用的袞服。下葬時,劉娥同樣是穿著皇帝的服裝下葬。可見在內心深處,劉娥已經把自己當成了皇帝。
很多人因此將劉娥稱為“一代奸妃”,但事實上她也做了很多有益于國計民生的事。比如她終結“天書”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都是利國利民的舉措,后來宋仁宗能有仁宗盛治,都是因為劉娥打好的基礎。
所以歷史上對她的評價多為正面,正如司馬光所說:“章獻明肅皇太后保護圣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于趙氏實有大功。”
參考資料:《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