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水滸傳》中,很多人都痛恨的一個角色便是宋江。原本一眾好漢在梁山逍遙快活,大口吃肉,秤砣分金,但因為宋江堅持接受朝廷招安,導致好漢們死傷慘重,最后活下來的,僅有33人。可以說,是宋江一手葬送了梁山。那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又是何結局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以宋江的梁山團伙會被北宋朝廷剿滅。別看宋軍面對金人時軟弱無力,但在鎮壓農民起義軍方面,卻毫不手軟。更何況宋江等人還并非農民起義軍,只是一伙占山為王的土匪,也沒有提出自己鮮明的口號和革命綱領。
歷史上的宋江確實是農民起義的首領之一,麾下還有三十六員大將。前期他也確實殺得朝野震驚,令宋徽宗都心驚不已。但宋徽宗僅派出海州知州張叔夜,就降服了宋江。宋江和手下是猛,可以一當十,但架不住宋軍人多,面對數倍于己的兵力,宋江再難生出反抗之心。雖然宋江投降了,但卻是心在曹營心在漢,不久之后又舉起義旗,但他的起義很快又被宋將折可存鎮壓下去,他及手下也被殘忍殺害。
其次,梁山部分好漢被朝廷分化拉攏,梁山陷入危機。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108將,彼此間的身份存在巨大的差異。有出身底層的販夫走卒,有掌握些許權力的基層官吏,有富甲一方的地主豪強,還有鎮守一方的將領。將這些人捏合在一起,本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也造成了梁山內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的局面。
尤其是對一些宋廷舊將來說,他們與朝廷本來就沒有多大的仇恨,只是因為上了梁山的當,被他們千方百計“賺”上了山而已。所以一旦朝廷下一道命令,對這些舊官吏的過錯既往不咎,甚至還升職加薪,相信第二天便有人重返朝廷,站在梁山的對立面。更有甚者,甚至會割下梁山幾位大頭領的頭顱向朝廷請功。當年李鴻章奉命剿滅太平軍,便是用了分化拉攏這一招。內部不是鐵板一塊的梁山,最后等來的也終將是失敗。
最后,梁山好漢矛盾爆發,分道揚鑣。其實在宋江接受招安前就能看出,梁山分好幾派。一派以宋江為首,包括他的一些弟子和門生故舊等;一派是以魯智深為首,包括二龍山勢力、孫二娘夫婦等;一派是以關勝、呼延灼為首的降將派。一派是以盧俊義、柴進等人為首的地主派;一派是以公孫勝等人為首的梁山元老派。
這幾派都有各自代表的利益群體,即便朝廷不對梁山用兵,時間久了他們也會自己爆發矛盾。比如在招安問題上,魯智深的二龍山勢力就十分反對。但因為大部分派系傾向招安,宋江又向眾人許諾諸多好處,大家才勉強接受了他的建議。而宋江如果不接受招安,在梁山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后世太平天國中“天王”洪秀全與“天父”楊秀清爭權的事。
你宋江接受了九天玄女的“天書”,那魯智深能不能感召到如來佛祖的法旨?公孫勝能不能聽到太上老君的“敕令”?只要出現了利益糾紛,梁山就會開始內部傾軋,四分五裂,最后分道揚鑣。很多人認為不可能。但大家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宋江并沒有震住眾人的本事。人們給他面子,只是因為他當年“及時雨”的名號。后來又全靠“招安”這件事,才將大家綁在一起。而且他并沒有開疆拓土的遠大志向,對于這樣一位領導人,大家反他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宋江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最終只有失敗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