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為了將百姓束縛在土地上,所以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將商人都視為偷奸耍滑之流。在劃分階級等級時,也嚴格遵循“士農工商”的順序。
古代商人
可以說,在中國封建社會,商人幾乎沒什么社會地位。這也是為什么商人在發家致富后,一定要讓后世子孫走科舉之路的原因。除此之外,與官員聯姻,也是他們抬高自己社會地位的一條重要途徑。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商人卻是不可或缺的。
盡管他們以逐利為根本,但少了他們的參與,貨物將沒有辦法有效流通。所以統治者盡管很鄙視商人,卻無法將他們取締。因此,在歷朝歷代都會出現一些優秀的商人。那在歷史上的優秀商人中,哪些人可以排進前五呢?爆史君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很多人了解范蠡,都是通過西施和越王勾踐。他既輔佐越王勾踐一雪前恥,滅掉了吳國,又與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系。正是靠著這兩位歷史名人的流量,讓范蠡被后人記住。
范蠡
但大家可能忽視了一個細節,范蠡本身也是一位很優秀的人。尤其是他在商業上的才華,更是令很多人為之驚嘆。范蠡是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稱為“商圣”。在輔佐勾踐滅吳后,他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他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后世很多生意人供奉他的塑像,稱其為財神。
在中國成語中有一個詞叫“奇貨可居”,說的就是呂不韋的故事。呂不韋本是往來于秦、趙之間做生意的商人,但在發現嬴異人之后,他便開始打起了嬴異人的主意。他知道嬴異人身上充滿了變數,雖然現在落魄,但若操作得當,便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后來在他的運作之下,嬴異人逃回了秦國,并成為了華陽夫人的兒子。秦孝文王去世后,嬴異人繼位成為秦國國君,呂不韋也從一位被人輕視的“賤商”,變成了權傾朝野的丞相。
呂不韋劇照
范蠡與呂不韋在成名的過程中,均與政治有割不斷的關系,但元末明初的大商人沈萬三,卻是一個純粹的商人。沈萬三以躬耕起家,幫助商人陸道源理財,獲得巨資。后來他全力開展貿易活動,迅速成為“資產巨萬、田產逾吳下”的江南第一富豪。以他當時的財力,說句“富可敵國”也不為過。因為他捐資重修長城和南京城太過高調,所以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猜忌,將他流放云南。結果在流放期間,他在茶馬古道再次經商,重獲生機。
沈萬三
胡雪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紅頂商人,徽商的代表人物。他之所以能迅速發家,與左宗棠的賞識有很大的關系。太平軍攻打杭州時,胡雪巖從海上調來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大為感動。后來左宗棠委任胡雪巖為總管,主持杭州城解圍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使胡雪巖名下的阜康錢莊大獲其利。胡雪巖也從此走上了官商之路。
胡雪巖
之后,胡雪巖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收復新疆時,也是胡雪巖從中斡旋,向外國銀行借款,幫助左宗棠籌集軍餉。因此,他被賞賜穿黃馬褂,官居二品。但可惜的是,胡雪巖商業版圖的不斷擴大,已經損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最終在眾人的聯合打壓之下,胡雪巖以破產結局。朝廷落井下石,將他革職抄家,胡雪巖也因此抑郁而終。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伍秉鑒這個名字,但他的財富卻超過了紅頂商人胡雪巖。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伍秉鑒便是其中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年),他的個人財富就已經達到了2600萬銀元。而伍秉鑒能迅速積累起財富,則是靠著與外商做生意。
伍秉鑒
他是廣州十三行的商人,自己的商號“怡和行”專做中西貿易,主要經營絲織品、茶葉和瓷器等生意。除此之外,伍秉鑒還到國外進行投資。不僅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最大債權人,而且在美國還投資了鐵路、證券和保險業務。他的怡和行一度成為世界級的跨國財團,影響力不輸于今天的阿里巴巴。
但若說混得最好的商人,還是非范蠡莫屬。因為沈萬三、胡雪巖、伍秉鑒都在各方勢力的聯合打壓下破產,呂不韋則因為朝廷的政黨之爭被秦始皇賜死。只有他積累了巨額財富,還能安享晚年。所以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