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這部小說中,孫悟空是妥妥的男一號。尤其是他前期反天庭,斗十萬天兵天將的過程,更是讓人看了熱血沸騰。雖然他后來接受佛教招安,保唐僧西天取經,但也是取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人物。而在孫悟空揚名四方的過程中,金箍棒也功不可沒。它帶給孫悟空的戰力增幅,至少在百分之四十以上。但金箍棒并非只有孫悟空一任主人,它其他的主人又有何來頭呢?聽爆史君給大家介紹一下。
孫悟空劇照
看過西游記原著的人都知道,金箍棒是由太少老君打造,所以太上老君可以算得上金箍棒的第一任主人。而煉制金箍棒的主要材料,就是九轉鑌鐵。太上老君不僅是煉丹高手,更是煉器界的翹楚。只要是他出手,必屬精品。而九轉鑌鐵能被老君瞧上,可見也不是凡物。經過太上老君的煉化,九轉鑌鐵成為了“如意金箍棒”,威力更加強大。
太上老君劇照
龍王在介紹金箍棒時說:“莫說拿!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皮兒破,擦擦筋兒傷!”雖然其中有夸張的成分,但孫悟空當年拿著它在天庭橫掃四方,卻是不爭的事實。連天兵天將都畏懼了這根棒子的存在。
金箍棒
而金箍棒只是太上老君的作品之一,不要說能套走各路神仙法器的金剛琢,就連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其珍稀程度都遠超金箍棒。再加上太上老君還是道祖和三清祖師之一,所以太上老君的實力可以碾壓孫悟空。
金箍棒在老君的手中其實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因為老君手里的法器實在太多了,根本用不著金箍棒。金箍棒開始發揮作用,是在大禹手中。眾所周知,大禹最大的功績就是治水,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所以金箍棒在大禹手中,成為了一根可以測量河水深淺的尺子。
大禹
在水患平息后,大禹為讓海河永固,將金箍棒留在了東海。多年后,大禹逝去,金箍棒被東海老龍王所得。當然,此時的金箍棒已經不能再叫金箍棒,因為大禹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叫“定海神珍鐵”。
金箍棒
很多人可能認為大禹比不過孫悟空,其實是走入了思維誤區。如意金箍棒上清楚地寫著它的重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這么重的兵器,連掌控東海的東海龍王都無法駕馭,大禹卻能得心應手的使用,可見大禹的實力有多強大。而且在上古神話中,大禹治水并非簡單地挖掘渠道,溝通江河,他還要降服水中和山林中的妖魔。孫悟空的遠房親戚水猿大圣無支祁就被大禹鎮壓在水中,而無支祁在上古時代興風作浪的本事并不輸孫悟空,可見大禹有多厲害。
金箍棒對于孫悟空來說是如虎添翼,一旦金箍棒被拿走,孫悟空就成了沒牙的老虎,戰斗力直線下降。孫悟空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多年,最精通的本事是七十二變和筋斗云。沒了金箍棒的戰力加成,孫悟空就如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拿金箍棒的孫悟空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曾有幾次弄丟了金箍棒。一次是在金兜山,被青牛精用金剛琢套走了金箍棒。另一次是在玉華州收徒,將金箍棒交給徒弟仿制,結果被黃獅精給偷走。金箍棒丟失后,孫悟空直接放棄與妖怪對抗,前去天庭搬救兵。等救兵也敗在妖怪手中,他不得已潛伏到妖怪洞府時,第一件事也是先偷回金箍棒。由此可見,在金箍棒的歷任主人中,孫悟空實力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