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在全國900多萬學子即將走進高考考場時,南京外國語學校470名高三學生中,目前僅剩21人需參加2015年高考。那么,棄考考生都去哪里了?
近日,就在全國900多萬學子即將走進高考考場時,一則新聞報道引發廣泛關注:今年南京外國語學校470名高三學生中,已有295人被美、英、法、澳、日等大學錄取,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加上先期保送國內名校的,目前僅剩21人需參加2015年高考。
其實,關于高考“棄考族”的新聞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只不過令人費解的是,以前放棄高考的大多是學習成績不理想、家庭經濟困難的低分學生,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尖子生也加入棄考族。
據統計,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中,出國優秀生的比例平均約10%-20%,如果再加上國際課程班,一些名校出國的優秀生比例已然超過50%。在高考前夕,許多重點高中的教室里空座位越來越多,有些班級缺席率竟然達到了三分之一。那么,這些尖子生都去哪兒了?答案無疑是出國留學。
就在無數學子期望通過高考獨木橋改變命運之時,為何這么多拔尖學生選擇放棄呢?這主要因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家庭投資子女教育的愿望和能力大大增強,期望接受優質教育服務的期望值急劇升高。然而,國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畢竟有限,供不應求,許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落入窠臼,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甚至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因此許多家庭將目光瞄向了全世界,近年來的留學熱、港校熱就是印證。
教育部統計顯示,2014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45.98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13萬人,單位公派1.55萬人,自費留學42.30萬人, 高考生選擇出國讀本科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不乏“學霸”。
事實上,“棄考族”的考慮并非沒有道理,在大學擴招、學歷貶值、就業困難的當下,不少人已對我國傳統教育模式倍感失望,在權衡投入、產出、風險、就業后,認為出國留學更加合算一些,于是導致考生“用腳投票”。
那么,國外教育到底是看起來很美,還是真的有其獨到之處,讓無數考生為之癡迷,我們或許可以從楊福家院士的一席話中找到答案。楊福家初到英國諾丁漢時,發現英國的大學校長都親自給畢業生頒發學位證書。他說:回想自己在復旦時,只是讓一個學生代表來把學位證書成捆地領回去,“我感到很慚愧,對不起學生。”
卸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后,談到收獲,楊福家說:“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其中最核心的是對人的尊重。”他表示,在寧波諾丁漢的頭兩年,收到的學生來信超過了在復旦做校長6年收到的學生來信數量。畢業生在信中很關鍵的一句話就是:學校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確實,改變學生的一生,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這才是大學的價值和使命所在。哈佛紅皮書《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提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陶冶,包括有效的思考、有效的溝通能力、作出適當判斷的能力和價值判別的能力。
誠哉斯言!河北女孩張媛琦被哈佛等9所名校錄取的消息曾引爆網絡,引來無數人艷羨的目光。她表示,中美學習體驗完全不同,在美國學習時,自己安排學習時間,每次課堂小測、課堂討論都會計入總成績,在國內讀書時每天要上什么課都有固定的課表,但是在美國每個人的課表都不同,必須自己提前安排好。
到美國后,她還加入了學校的長跑隊、田徑隊、網球隊,組建了一個數學俱樂部。很明顯,她在美國接受的教育與國內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國內教育更注重分數、書本、記憶、傳授,忽略學生的個性、情感、人格,一句話,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教育在線最新發布的《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從2009年開始,全國高考計劃錄取人數增幅開始下降,許多省份高校招生計劃已多年未完成,形勢不容樂觀。近年來,生源危機向高校蔓延,一方面高考生源下滑,讓許多民辦高職院校“吃不飽”,就連許多三本院校、二本院校都面臨生源荒;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優秀學生紛紛選擇棄考,今年“棄考族”約占10%,達近百萬人,這更是讓高校雪上加霜。
生源危機實際上是質量危機。在此背景下,高校如果仍然墨守陳規,不思改革,閉門造車,那么終將被學生所拋棄,在全球教育市場中撿些殘根冷炙。惟有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全球高等教育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據《大公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