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從家到學校有一段沿著小河浜的路。春夏兩季,河浜邊上的野草叢中,一種透著濕潤氣息的小花朵常常驚艷我的視野:兩枚纖薄的水藍色花瓣向上揚起,下方長著一枚白色半透明的花瓣及花蕊,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雖然很迷你,整朵花不過耳墜般大小,但那顏色,那質地,說不出地鮮潤、輕盈。
這樣美麗的小花居然是一種野草,讓小時候的我很是詫異。雖然當時還不知它的本名叫“鴨跖草”,以及各種別名:藍蝴蝶、碧竹子、藍姑草、耳環草、碧蟬兒花……
來源:baike.baidu.com
因為它的美麗,我動了把它帶回家的念頭。連花帶葉折下一段,回去插在盛了清水的瓶子里。這下看得更明白了,它的莖是一節一節的,葉子長條帶尖,頗像竹葉,只是更為厚實。
這野草雖然纖秀,卻毫不嬌氣。被我插在瓶子里的它不但照樣開花,沒幾天,還在莖的“竹節”部位長出了白色的根須。原來,只要有水的滋潤,它的莖可以在每一節長出根來,因此能夠在潮濕的野地里匍匐著到處扎根,蔓延著長開去。我把長了根的鴨跖草移栽到用空藥瓶改造的迷你花盆里,和大人們種的文竹、石榴等家養花草放在一起,居然毫不遜色。鴨跖草的習性也一天天展露在我面前:它喜歡濕潤偏陰涼的環境,春季抽枝長葉,一般在5~ 7月開花。聚傘花序,每一支花序里,一般只有一朵花從綠色的總苞片里展露出來,欣然開放,但不結果實;而其他幾朵花基本不露出總苞片,很低調地躲在里面開花結果,且花朵只開放一天。至于果實,就像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的那樣:“結角尖曲如鳥喙,實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細子,灰黑而皺,狀如蠶屎。”
我移栽鴨跖草最初是因為它的美麗,后來才知道它還有藥用價值,在其盛花期采集全草入藥,可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尿,中醫用來治療麥粒腫、咽炎、扁桃腺炎等。如此可愛又有用的野草,難怪南宋詩人董嗣杲還專門為它寫過一首《碧蟬兒花》詩:“翠蛾遺種吐厲蕤,不逐西風曳別枝。翅翅展青無體勢,心心埋白有須眉。偎籬冷吐根苗處,傍路涼資雨露時。分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獨許染家知。”
鴨跖草還有一位為人們所熟知的“親戚”——紫鴨跖草,常常作為家養花卉,在花鳥市場里一般叫“紫竹梅”。紫竹梅和鴨跖草同屬鴨跖草科,形態和鴨跖草有點相似,只是枝葉全部是紫羅蘭色,開的花朵是淺淺的粉紫色,十分別致。
來源:baike.baidu.com
鴨跖草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收下它的種子,來年又可以播種了。當那點點水藍色在陽臺或庭院的一角牽扯住你的目光,你一定會驀然感覺,大自然的清新氣息已經從野外來到了你的身邊。
點擊標題查看更所精彩內容
食品與生活
微信:food_and_life
實用家庭生活手冊
繪制吃貨美食地圖
食品安全權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