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人喜歡喝湯補鈣,其實,很多人對湯的認知存在誤區。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中國注冊營養師張舒為您支招,如何更科學地喝湯。
繪圖:沈江江
家庭餐桌上常見的有骨頭湯、雞湯、甲魚湯、鴿子湯……很多老百姓認為骨頭湯補鈣效果是最好的。 其實,這樣的觀點并不科學。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微乎其微,因為動物骨骼中所含的鈣質并不易溶解于湯中。
那么,喝什么湯才補鈣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哪些食物的含鈣量高。奶制品是鈣質的最好來源,包括鮮牛奶、酸奶、奶酪等;大豆及其制品含鈣量比較高,常見的有豆腐、腐竹、百葉等;海產品有蝦皮、蝦米、帶魚、海帶、紫菜等;其他還有芝麻醬、木耳等也是鈣質的良好來源。
因此,我們選擇上述鈣含量高的食物來煲湯,才能取得較好的補鈣效果,比如白菜蝦皮湯、魚頭豆腐湯、牛奶蘑菇湯、海帶豆腐湯、紫菜腐竹湯、牛奶蛋花湯。
張舒介紹,即便是細熬慢燉的湯,營養也不可能完全溶解于湯里。一般來說用豬骨燉湯,最多只有1/6或1/10的鈣會溶解在湯中。除了鈣質,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因此,喝湯要做到“不棄渣”。 此外,美味的湯并不是人人都合適。越鮮美的葷湯,含氮浸出物越多,嘌呤含量也越高。對于高尿酸或者痛風患者,并不適合喝葷湯。另外,除了牛奶湯之外,葷湯越濃白,脂肪含量越高。這是由于湯中的脂肪發生乳化懸浮在水中,使湯看上去濃白。因此,有肥胖、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并不適合喝這樣的葷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