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悄然出現一種失偶老人生活方式:同居式養老。何謂同居式養老?簡單地說,就是喪偶、或失偶老人,在一起搭伙過日子。其實,是一些老人,喪偶、或者失偶之后,既想不完全受制于兒女,又想不領結婚證,就在一起生活,搭伙過日子,實現有人陪伴之目的。
這種婚姻形式,比較方便、簡單,沒有領結婚證,能過則過,不能過則分開。但是,盡管,這種所謂的"養老"模式,卻不合法,不受法律保護,也給這些老人帶來了一些隱憂。可以說是,利弊皆存。
那么,同居式養老"利"在何處?"弊"在哪里?筆者不妨與讀者一道來看看吧,先說其利,也即好處:
一些失偶老人,兒女不在身邊,年齡又大,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進屋一個人,出門一個人,干事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什么都是一個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白天沒什么,特別是到了晚上,空空的一套房子,就老者一人,發生了任何事都無人知道,老人顯得極為無助。如果有一個伴兒,就有人聊聊天,說說話,不再空對寂寞。退一萬步講,就是有兒女在一起,話也說不到一處去。為什么呢?有代溝呀,年齡不一樣,處事方式,行為能力,說話的內容,等都不在一個頻道上,有些時候還會扯皮,發布生矛盾與糾紛。有個老伴就不一樣了,年齡基本相當,說話在一個頻道,做事在一層次,就能處到一起,合得來,心情就愉悅,更不會孤單寂寞。
一個人,年齡大了,干一些事不是那么方便。有些事,一個人根本干不了。比如,老人家的電燈泡壞了,要換沒有人將扶梯把一下,很容易搖晃,有可能會出事,出了事知道的人都沒有;又比如,老人買點重一點的物品,一個人扛不起,拿不了,卻無人幫忙;還比如,假如一個老人生了病,誰給送醫搶救呢?連電話都打不了。有一個人在身邊,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可以說:有一個人,關鍵時刻可以救命!有人相伴,一旦對方有啥事,另一半可以幫忙,及時照應,解除存在隱患,益處多多。
如今的時代,競爭激烈,年輕人都在打拼,都在闖事業,忙自己的工作,哪里有時間照顧老人呢?大多數的老年人都沒和子女住在一起,分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還相距遙遠。個別人,把子女送到了國外,那幾乎是根本無法照顧老人。就算子女有孝心,也無能為力,遠小難救近火!不說兒女在國外的,就是國內的,有些兒女也沒盡到責任。有一老太,有一雙兒女,兩個孩子都僅與之一銜之隔。老伴離世后,這個老太太一人獨自生活,兩兒女偶爾來看一下她。在她86歲那年的秋天,老人想要去了。于是,一天晚上,她寫了一封信給兒女。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XX和XX: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離開你們一天多了?? "哪知,這封信過去了76天,才有人知道。那天夜里,老太太吃了過量安眠藥,死了。過去許久,鄰居發現老太近段沒見出來,屋內又有臭味溢出。于是,鄰居報警,人們才被發現,老人已死兩月多。如果老太有個伴兒,似乎這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搭伙過日子,既能減輕子女負擔,還可在關鍵時刻救命 !
又從不利因素說,也有這樣一些弊端:
老年人,一般都有兒女,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失去了老伴,成了孤獨者。大多數還是希望找一個伴侶,共度余生。有不少的人,選擇的是搭伙過日子。但是,老人的兒女卻不理解,不懂老人心。特別是怕老人把錢亂花,給了新接納的伴兒。于是,便控制、算計其收入。因此,一些老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積蓄,或者養老金收入拿出相當大一部分用于兒女。在自己身上,或者新接納的老伴身上花費甚少。個別的,幾乎沒花什么錢,都是各用各的。
盡管,兩個老人在一起了,不管是平時的起居,還是辦一些什么事兒,都在一起了。可以說,是未領證已同居。但是,兩個人卻不能完全融入一體,各自還想著以前的家、各自的兒女,還在與昔日的老公(老婆)相比較:這兒不如,那兒差了。諸如此類,想得多,比得多。盡管,他們早已同睡在了一張床上,心思卻不能相融。日子長了,兩人的心就慢慢冷了,涼了。后來因一些小事就散了,各自又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家。
或許,搭伙過日子的兩個老人,沒搭伙之前都有住房,甚至有多處房產。但是,兩人都不愿拿出一處房產來共同居住。就是要住,也要先把產權明晰到兒女名下之,才可暫借兩人臨時居住。一旦兒女反對,兩個老人就只好散了。除非兒女比較富有,又比較大度,不在乎那點財富。否則,就有些難。
個人的愛好,性格,脾氣,還有生活的習慣,是每一個人多年以來形成的,很難一下改變。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有些改變,性格隨之也變得煩躁。動不動就愛發火,脾氣比較火暴。如果不是一個溫和性格的人,很難與一些老年人打交道,與之和諧共處。還因為,兩個老人又是新近才在一起,相互適應仍有個過程。一旦有個爆發點,兩個老人都"炸"了。比如,一個菜的味道不太合另一個人口味,就鬧開了。如果是原配,還理解,還讓一讓。才搭伙的人,能相讓么?可能兩人都鬧。這樣,很快就整散了伙。
弊端之五:不受法律保護
由于同居式養老,也就是說搭伙過日子的,他們沒有去履行法律手續。通俗地說,就是沒有領結婚證,就自動住在了一起,開始了同居生活。法律是不保護其利益的。一旦出現了什么事,有什么問題發生,只有認裁。解決起來,也比較麻煩。所以,在兩個老人搭伙之前,就應自個兒預見未來將會發生或者可能出現的問題,防患于未然,才可取。
搭伙過日子,兩個老人就應對個人的財產、經濟利益,等等問題,先行處理妥當,有一個紙上的約定,先說斷后不亂。就是以后,一拍兩散時也少了許多麻煩,順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