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歲剛過一點的菲菲是我二十五歲時生的.而我卻是父親四十有五上所生的心肝寶貝,相比之下,女兒要比我幸運多了。她有年輕的父母寵愛,有健在的爺爺奶奶視如掌上明
珠,更有如今這般優越的條件。
襁褓中的菲菲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乖。這孩子在會爬動之前沒聽到她大哭過幾回。靜靜地躺在小被窩里,睜著一雙清亮黑明的眼睛盯著你。乳來張口,瞌睡合眼,對她似乎非常滿足。可今天的女兒遠非昔比了。一覺醒來,哭聲便像警報一樣響起來,弄得一家人象救火一樣趕去看她,又是哄的,又是拍的,抱著搖上半天,直到奶瓶中不燙不涼的奶水流進她口中,戰斗警報才算解除,全家這時也才消停下來。
“只愁養,不愁長”,這是母親常說的一句話。的確,孩子就象水澆禾苗一樣地長大,她身上的東西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菲菲一改以前抱著撒尿的習慣,爺爺奶奶的大炕成了她撒尿的好地方。東一攤、西一方的尿印子被奶奶戲稱為“地圖”。為此事她還挨過我不少次巴掌,可打對這小東西起什么作用呢,她依舊在炕上印她的地圖。尤其撕窗紙,上飯桌更是她的拿手好戲。
“啐,唾你媽去。”有人這樣教小菲菲,話音剛落,她已對準目標開火、指誰瞄誰。“給娘娘再見。”你這樣教時她便又揮動著小手不停地搖,那滿臉的笑容好象實在控制不住似的。于是壞習慣、好動作她都兼備。十五個月的孩子更是需要人教育,我對此大惑不解。教育嘛,似乎不見成效,為上桌子打了她,可哭聲未止就又上了桌子。你們吃我也吃,一雙筷子搶在手中砸得桌子震天響。稍不留意那雙小手便伸進飯菜之中,你一制止她便大哭起來,可謂聲淚俱下,泣不成聲,你不可憐才怪呢。
孩子是歡樂的紐帶。不是嘛,菲菲的哭笑聲已成為我們家庭的一個音符,沒有了它,生活好似失去了什么美好的東西。我愛孩子,更愛我這調皮、淘氣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