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便宜2萬賣正品新車 廠家卻拒絕交車!誰的錯?
在6月橫掃北上深地方市場,連理想汽車創始人都能說一句“滅頂之災”后。特斯拉又搞了一波事情,網絡一番發酵后,特斯拉、拼多多再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原因簡單來說,宜買車在拼多多平臺發起了Model 3補貼活動,比起官方便宜了2萬,但特斯拉卻表示“這是違約的轉賣行為,訂單取消“。以不亞于高考奪得第一的難度,用戶這好不容易“搶“的優惠資格,卻被一句”不允許轉賣“被取消,在這炎熱的7月,這位湖北準車主就像是迎頭被潑了一桶冰水。另外,上海用戶卻能輕松提車。7月份,一家名為宜買車的連鎖汽車銷售平臺,在拼多多上開展了“萬人團“活動,原價29.18萬的特斯拉 model 3標準續航后驅升級版,再加上政府補貼以及自身補貼后,僅僅需要25.18萬,比起市場價低了足足2萬元。但這并不是一個大范圍活動,消費者需要拼人品拼網速地“搶購“這為數不多的5輛特斯拉。特斯拉隨即發布聲明,表示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達成合作;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老朱-Tesla甚至在微博上轉發聲明并稱,“大家別上當“。但結果是,其中一位來自湖北、搶到優惠購買資格的用戶,在特斯拉直營店對接時,因為無意表示 “余款由拼多多代付“,被特斯拉工作人員以違約為由拒絕交付并取消訂單。“我司有證據合理認定此訂單為拼多多或其商家以您名義下單,實際上構成向我司隱瞞真實下單信息,亦屬于違約轉售我司車輛。該行為違反了特斯拉汽車訂購條款中明確約定的禁止轉賣條款。“這理由也足夠官腔以及強勢,頗有一種”文字獄“的感覺,消費者更被戴上”莫須有“的隱瞞下單”罪名“。因為在這場補貼購活動中,用戶搶購成功后,是將全款給到宜買車,宜買車使用他特斯拉賬號進行訂車,在提車時再為之代付。對于用戶來說,那是確確實實實打實地購買特斯拉;對于宜買車而言,它只是代付,出發點更是基于確保補貼金額到位;但對于真實拿到29.18萬全額購車款的特斯拉?問題似乎就有點復雜了。而且更迷的操作在于,在拒絕并取消這位湖北用戶訂單后,另一位補貼購車主在上海提車了。武漢車主在最近也提車了,但是特斯拉一方面稱,該車主的提車實際是“自編自導自演”,提車視頻使用的拖車、交車流程均不合規。車主好不容易提車了,但特斯拉卻否認了?難道是在給自己招黑?洋洋灑灑地700+字說明事情,這“特斯拉拒交門“可不亞于甄嬛傳精彩以及復雜。從本質上看,這是一個與特斯拉關系不大甚至是無關的活動,唯一的利害關系也只有特斯拉如平常一般將車型交付給消費者。但就從這個“補貼購特斯拉“的活動性質來看,特斯拉想要脫離干系還是比較困難,所以在活動開始就發布聲明,”補貼購與我們沒有關系“。打著自身旗號的活動,特斯拉自然擔心會出什么岔子,尤其擔心損害企業形象,這次也屬于殺雞儆猴。這種平臺宣傳、企業反對的事情可不少見,我們平時看到某某公司活動就經常表示,”本活動與Apple公司無關“就是這種性質,車企也是如此。不久前過去的上海“五五購車節”,拼多多以補貼形式推出了多款5.5折凱迪拉克車型,凱迪拉克最初也是“慌了”,品牌市場部部長@馮旦更發布信息稱車是假貨,請經銷商和消費者注意打假。后來則在某些壓力下,表示與拼多多達成共識,讓上海消費者放心購買。對于此前被詬病假貨泛濫的拼多多,能夠成功賣車,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平臺形象,所以也比起淘寶、京東更樂意去推動網上購車,甚至不惜重金補貼。這些車7萬起好看還有料,讓你直呼真香!
至于宜買車,這個活動其實成本不高,5輛、2萬補貼也不過是10萬成本,但換來的是流量以及用戶信息,前者相當于廣告性質,后者更能將這些信息出售給4S店(可惜特斯拉并不需要),實現購車線索的銷售,促進該品牌銷量。所以說,這原本會是三方共贏的狀態,拼多多獲得了美譽以及好感度,宜買車獲得了流量甚至是直接的利潤,用戶更是白花花的2萬元購車補貼。但作為被“蹭“的一方,特斯拉似乎沒能獲得什么直接好處,也只是成交了5輛新車,也說不準的是這5位消費者原本就是準車主。并且還損害了特斯拉一貫的直營店模式,為了保證體驗以及規范市場價格,另外也有一說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特斯拉不遺余力地堅持直營店模式銷售。但這次拼多多事件,無疑就是對直營店模式的一種“變相破壞”,所以哪怕這位車主真的能通過拼多多渠道購車,特斯拉也必須極力否認。但對于這位湖北用戶,如今變成了“利益損失“一方,雖說沒有直接的經濟損失,但時間、溝通也是一種隱形成本,所以該車主表示將起訴特斯拉”區別對待“。特斯拉中國則在17號對外表示,若消費者愿意通過特斯拉正規渠道重新下單,將對消費者因此產生的時間與精力損失提供相應的彌補。但至于具體的補償?我們不得而知。但總的意思是,“你從拼多多買的車,我們不認!“從交易角度來看,實際購車、用車均是該準車主,拼多多則是提供了平臺,宜買車也不過是一個代付的角色,甚至若不是該準車主無意透露,特斯拉根本無法得知,因為該購車流程根本就與常規購車相同。或者換個方式來說,在購買特斯拉時,你說這車其實是你父親“贊助“了2萬,然后特斯拉卻說這是轉賣行為,并霸道地取消。原本這只是一次車企與電商平臺的博弈,但最終牽扯到消費者,甚至不惜以“違約“為理由,取消訂單損傷消費者利益,這次的特斯拉無疑進入了輿論下風。但我們也不禁去想,若不是如今網絡發達,拼多多足夠強勢,特斯拉這次強行取消訂單是否會石沉大海,消費者也只能忍氣吞聲。雖說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確實潛力無窮,但這”店大欺客“的行為也著實損害了品牌形象,對于拼多多、宜買車以及用戶來說,要不這次換成補貼買中國品牌純電動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