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具體到日程安排,江浙滬全面實行民辦超額搖號”
來源| 多知網
文| 王敏
圖片來源| unsplash
3月11日下午,上海、浙江、江蘇三省市發布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新政,將在幼升小、小升初階段全面落地公民同招、民辦超額搖號,要求民辦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實施電腦隨機錄取。
此前,廣東、山東、山西太原等地也都明確指出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實施公民同招,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搖號錄取。近日,青島市教育局也表示正在制定公辦、民辦同步招生方案。
這次江浙滬三地關于民辦學校的招生政策,也都是對于2019年7月《關于深化教育教學 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這一文件的落實。相較于江蘇、浙江兩省需要下屬各市分級落實,作為直轄市的上海,已經明確了日程安排表以及中小學報名入學流程,給出的政策最為具體,打響了具體落實公民同招、民辦超額搖號的第一槍。
01
江浙滬全面實行公民同招、民辦超額搖號,或成民辦一貫制學校利好
3月11日下午,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做好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簡稱《招生通知》)并指出,2020年民辦學校招生政策主要變化有三,分別是:不得跨域招生、公民同招、民辦超額搖號。
同時,浙江省教育廳還表示,這些招生政策不光浙江各地是統一的,全國各省份間也是基本一致的。
綜合上海、江蘇的政策,上海、江蘇兩地民辦校招生變化同樣也是這三條,將在幼升小、小升初全面實施。
上海的政策則最為具體,《關于2020年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細化地提出了民辦學校招生采取“分類計劃、分類報名、分類搖號、分類錄取”,主要分以下三種情況:
民辦學校可按走讀、住宿等分類設置招生計劃,按招生計劃實施分類報名。
民辦一貫制學校可設置本校免試直升計劃和校外招生計劃(2020年校外招生計劃數原則上不少于2019年校外實際招生數)。
民辦學校按政策規定,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或與高等院校聯合辦學以及符合其他相關條件的生源,可在學校招生計劃中分設,由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具體辦法。
其中,對于民辦一貫制學校,不同于上海設置直升和校外招生分類計劃,浙江和江蘇的政策則更加傾向于優先直升。
浙江省教育廳的要求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小學部學生可以直升。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初中部招生名額多于小學部直升名額的,多余的名額按民辦學校的招生錄取規則面向審批地統一招錄。”
而江蘇省教育廳則進一步指出:“保證小學直升需求后仍有余額且多余名額少于報名人數的,也要采取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
升學需要搖號時,對于能夠直升的民辦一貫制學校或是利好。事實上,在2019年下半年的行業探討中,已經有一些學校開始計劃申請成為九年一貫制或十二年一貫制學校,通過本校學生的直升來保證部分生源。
上海允許報名一所民辦學校的同時,可選擇一所學校作為調劑志愿。上海市教委對于政策的解讀中提到,調劑志愿分為三類:同校調劑(同校內住宿或走讀等分類計劃間調劑)、區內調劑(就讀意愿區內其他民辦學校間調劑)、集團內調劑(同一集團內外區其他民辦學校間調劑)。
“集團內調劑”這一條,盡管實施效果還有待觀察,但無疑是對于集團化辦學、集團化招生的認可。
(源自上海教育)
此外,上海的《實施意見》還提到,“民辦學校的招生簡章公開內容應包括學校辦學情況、招生計劃、收費標準、‘三個承諾’(不提前組織學生報名或變相報名,不舉行任何形式的測試、測評、面試、面談或調查,招生錄取不與任何培訓機構掛鉤)、辦學特色等。”
“電腦隨機錄取使用全市統一軟件,實施全程錄像,鼓勵各區在電腦隨機錄取過程中引入公證機構參與,向市、區兩級教育行政、督導、監察部門以及學校家委會代表等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民辦學校的“三個承諾”,加上電腦隨機錄取,意味著通過“神秘考”等可提前操控的方式入學可能性極低。
02
民辦學校不再能挑選生源,將如何發展?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分會副會長馬學雷曾向多知網分析道:“民辦搖號 100% 的政策,對于一些一般的民辦校而言,可能是一個崛起的機會,而對于通過優質生源打出品牌的民辦校,這個政 策無異于抽薪止沸。一些省級優質民辦校,原本可以在全省范圍內招收生源,而如今在公民同招、民辦搖號之下,對于生源的選擇權 大大減小。一些頭部民辦校或許會因此而被壓制,學校之間的距離也將逐漸縮小。”
2014 年,政府重點推進就近入學,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在各地逐漸落實,公辦校篩選生源的程度大幅降低。此時,民辦學校經過自身的努力,優質特色發展,又通過優惠政策可以篩選生源,逐步提升了升學率,建立起了品牌知名度。
“大家都明白好學校、好老師都不如好學生,也都習慣于把提前、跨區域、選擇性招生作為循序漸進辦好學校、樹立品牌的重要手段。”馬學雷說。
公民同招、民辦超額搖號全面落地后,通過跨區招生、“挑選生源”提高升學率,樹立學校品牌的方式已不再可行,民辦中小學或迎來分水嶺,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變革。
上海、江蘇針對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政策的解讀中也就如何支持民辦校發展給出了方向。
上海市教委主要從四個方面出發:
一是經費支持上,要求各區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落實民辦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政策,按照不低于上海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補助公用經費(含免學雜費部分)。
二是在特色建設上,支持民辦學校開展特色學校、特色項目、特色課程等軟硬件建設。
三是在教師發展上,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師資培訓、教研科研、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待遇,支持民辦中小學教師團隊建設。完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鼓勵支持民辦學校為教職工建立年金制度,改善教職工退休后的待遇。
四是在考試招生上,作為“不挑選生源的學校”可享受與公辦學校同樣的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名額分配招生計劃。
江蘇省教育廳的政策和上海市類似,也同樣是從經費支持、內涵與特色建設、中考招生、教師發展的四個方面給出了政策支持。
從上海、江蘇支持民辦校發展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在新時期,內涵發展才是民辦學校的必由之路。民辦校可以從高質量辦學,打造特色學校、特色項目、特色課程等角度出發,打造差異化品牌。適應時代需求、創新發展,是新時期民辦學校生命力的源泉。(多知網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