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年前正式露面卻無人問津,到現在激起一片浪花,“看一看”一路走得很艱難,卻終究還是走到了我們面前,真實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5月28日,“ 看一看 ”中的「朋友在看」模塊內測更新。點擊朋友的昵稱,可訪問朋友的個人主頁,查看對方七天內“ 在看 ”的文章;點擊自己的昵稱會跳轉自己的個人主頁,右上角有“消息”和“設置”選項。但截至發稿前,訪問朋友個人主頁的功能已下線。
提請注意的是,好友分享在朋友圈的文章以及好友在朋友圈分享文章下互動,也會分別被標注為 「XX在朋友圈分享」「XX在朋友圈提到」顯示在「朋友在看」中。
今天的“看一看”早已不同于一開始面世時的青澀模樣,它幾乎成了另一個有血有肉的“朋友圈”。這一步,它走了兩年之余。
2017年5月17日,微信6.5.8 for iOS版推出微信實驗室功能,“看一看”正式上線,主要功能就是內容推薦,讓用戶了解好友關注的熱點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看一看”的轉折點發生在2018年12月21日,彼時微信迎來7.0時代,將“點贊”變為“好看”,后又將“好看”改為“在看”,用戶可在“看一看”里瀏覽朋友點過“在看”的文章。在「朋友在看」版塊里,還會顯示當日熱文。即好友沒有點擊“在看”,多好友閱讀的文章也會帶「n+用戶看過」的標簽顯示在該頁面。
一路走來,“看一看”在細枝末節上進行了很多改動,唯一不變的是它從始至終只有「發現」欄這一個入口。盡管入口少,但發展至今的“看一看”已然羽翼豐滿。我們既能在“看一看”里看到來自公眾號的圖文、視頻,也能看到騰訊系產品的內容。于微信而言,“看一看”又意味著什么?
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在看”這一入口,“看一看”一度被不少運營者認為這是拯救公眾號閱讀下滑的一劑良藥。事實上,在我們的觀察中,“看一看”也正在發揮這一作用。果醬妹在過往文章《揭秘微信“看一看”,如何給一篇文章帶來百萬閱讀?》中對“看一看”的流量分發做了分析,“看一看”在文章閱讀來源中的占比相當可觀。
有用戶向果醬妹爆料稱,其一個非原創的公眾號每天“看一看”的閱讀來源占比為30%到70%,但文章收藏、漲粉、流量主變化都不明顯。令其不解的是,其一個原創公眾號反而沒能獲得來自“看一看”的流量。
圖由網友“我想靜靜”提供
在“看一看”里,「朋友在看」代表的是社交推薦,形成的是一個基于社交的閱讀圈子。但“在看”這一功能卻讓用戶有了不少怨言,這種反對的聲音在微信內測「在看個人主頁」時達到了高潮,該話題閱讀甚至達到4.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