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宣布停運的那天,我點進去看,發現602天前有人贊了我的帖子。
作者 | 陳出木
出品 | 微果醬(ID:wjam123456)
5月28日,微信發布《圈子停止運營公告》稱,因業務發展方向調整,微信圈子將于2021年12月28日正式停運,并提醒用戶在停運前使用“導出個人主頁數據”功能保存本人曾在圈子發布的內容。
具體安排如下:
· 關閉互動能力(包括停止新增帖子、評論):2021年6月28日
· 下線圈子入口:2021年6月28日
· 圈子小程序停止運營:2021年12月28日
消息來得突然,圈主們扼腕,普通用戶內心毫無波瀾。
“我都不想進去看了,都不運行了有啥好看的。”風綺略帶賭氣地說道。
風綺運營2年的微信圈子是追星女孩聚集地,累積了2.2萬粉絲,維護秘訣是“鼓勵圈子姐妹發帖”,只要發帖足夠多,人就會自己加進來了。因為都是同好,所以圈子活躍度相當不錯。
而就是這么個萬粉大圈,說沒就沒了。“惋惜”“生氣”“無可奈何”,看著她的聊天框,一個詞一個詞地蹦出來,足以體會她對于微信停運圈子的復雜心情。“做都做了,投入過時間呀。”
同樣投注了感情的塵風(“長沙游”)也忍不住吐槽,“瞎折騰。”塵風覺得做了這個微信圈子出來,期間兩年不管,現在直接停運,還不如開始(測試不行)就關了。
他的圈子運營半年多,積累了1702個粉絲,做到了本地圈子的第三名,初衷就是為了給粉絲一個交流的地方。發展至今,甚至有了幾個經常分享照片的鐵粉。
圈子的粉絲來源是公眾號,最初花了兩天去分享內容,后面也沒有過多維護,不發商業信息、不打廣告,全靠粉絲自己活躍互動。“最初感覺(圈子)像淘寶客,后來變成論壇貼吧類型才動心,省去了自己做論壇的費心事。”可能正是圈主和成員雙方對內容分享的純粹追求,還真讓這里成了短暫的“桃花源”。
塵風為傾注了時間精力的人感到惋惜,“和當年的騰訊微博如出一轍,搞了幾年覺得不行,干脆也不管了,過幾年就宣布下架。”這種處理方式雖然給了產品成長時間,但很傷害用戶體驗也是事實。
當然,也有佛系圈主。面對微信關停圈子的通知,Range的感覺只是“終于來了”,并沒有其他情緒。
Range是在“好物圈”更名為“微信圈子”的時候開始注冊運營的,真正運營時間也就半年。從分享自己平時看到的好內容開始,再靠著官方推薦的流量,進了一波高質量的圈友,大家憑著興趣發表內容,互動也并不積極。
“后期我不看好微信圈子,就沒有怎么運營了。”在Range看來,微信圈子入口過分深,最開始沒有小程序那會,傳播難度更大,流量甚至不如朋友圈。也正因此,他當時并沒有跟風結合公眾號做推廣,無論往哪個方向導流都顯得路徑太長。
佛系的不僅是圈主,還有普通用戶,吃瓜群眾VQ就是其中之一,“停了就停了,內心毫無波瀾。”
比起圈子停運上熱搜炸出的那些“根本沒聽說過”的用戶,VQ至少是嘗試過建圈子的人。“申請過一次,太兒戲了,沒批。后面有申請資格了,(又要)問我準備怎么推廣,我就不想填寫了。”
VQ一開始對圈子還是有興趣的,加了十來個,寵物、吃喝玩樂、攝影、音樂等等類型,但在被建圈門檻攔下來之后,她就沒有多大興致了。再加上就算發在圈子里的內容有人回應,不主動點進去就看不見,相當于最基本的社交需求都沒有滿足到。
“老板問我圈子停了,跟我們公眾號、視頻號的運作有沒有影響,不然他都不知道有這東西。”VQ的話道出了大部分普通用戶的真實感受。
那么,微信圈子停運的根源就是在于“入口太深”嗎?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微信圈子短暫的一生:
· 2018年8月,微信推出小程序“我的購物單”;
· 2019年3月,“我的購物單”改名為“好物圈”;
· 2019年5月,“好物圈”移至“搜一搜”頁面,形成固定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