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生活給了我一地雞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雞毛撣子
文|李清淺
這幾天看到一個悲傷的消息。
4月28日,福建漳州28歲媽媽石春梅,留下一封絕望的 遺書后,帶著兩個年幼孩子離家出走,有輕生傾向。
在失聯超過50多個小時后,5月1日12時許,母子三人遺體已全部找到。
這位年輕的媽媽在失蹤前,留下的那封絕筆信,讀來十分沉重。
其中有一句“所有一切,都是拜公婆所逼”,更是直指迫使自己走上絕路的原因,與公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在那封絕筆信中,石春梅控訴了自己結婚后,公婆對自己的惡劣態度,比方,仗著自己是長輩壓人,從沒給她好臉色看,對她挑三揀四,她甚至不記得有多少次被公婆罵哭了,公公甚至動手打過她,婆婆則總是四處造謠,說她壞話。
而她的老公,雖然明知道她很委屈,即使知道有時候是父母的錯,但是作為“孝子”,卻并沒有替她出頭,而是安慰她忍氣吞聲。
真是看得好氣,雖然說死者為大,但是我在哀其不幸的同時,還是有點氣她竟如此輕易放棄生命,而且帶走兩個無辜的孩子。
遇到這種公婆,大不了不一塊過就是了,因為他們放棄生命,真的很不值當。
另一個讓我生氣的事情是,她都被欺負成這樣了,她老公竟然一直不為她出頭,然而,石春梅依然覺得老公很愛她,對她很好,甚至說在天之靈會保佑老公,這是一個多么善良多么老實的女人啊,能走上這一步,又該多么絕望!
即使這樣,我依然覺得有家庭矛盾尋死求得解脫,甚至拉著孩子一起自殺,絕對是不值得提倡的。
在中國以和為貴的大家庭中,石春梅遇到的這種公婆,從來不是罕見物種,這種不作為的丈夫也很多見。
作為一個經常在小區遛娃的媽媽,我發現遛娃時,是吐槽婆婆或者兒媳的重災區。
我們小區里邊不止一個婆婆,和我說兒媳婦這不好那不好,當然,也不止一個兒媳,對我說過婆婆不好。
我覺得逢人便說兒媳婦(婆婆)壞話,不是蠢就是壞。
首先,大家都在同一個小區,讓別人知道你兒媳婦(婆婆)很壞,對你有什么好處嗎?
其次,這話傳到兒媳婦(婆婆)耳朵里,她會怎么看待這件事,又將如何自處?
我就認識一個老太太,從外地過來幫兒子兒媳看孩子,兒子兒媳都要上班,平時她一個人帶娃,遛娃遇到難免會聊幾句,可是她每次三兩句說到兒媳婦身上,全是吐槽兒媳婦不好,懶、從來不做家務,特別不懂事等等。
她說兒媳婦不好的時候,一歲半的小孫女,就在一旁聽著。老太太可能覺得孩子什么也聽不懂吧,孰不知,小孩子是最敏感的,她會很困惑,為什么奶奶總說媽媽不好?
我承認,的確有些兒媳婦,可能做得不夠好,讓辛苦幫忙看孫子的老人受了不少委屈,但是我依然感覺巨尷尬,咱們又不認識,你和我說這個干啥啊?后來見了這個老太太我就躲,因為不想聽她說兒媳婦壞話。
我不知道這位老太太的兒媳婦知不知道婆婆逢人說她不好,如果兒媳婦知道了,是像石春梅一樣忍氣吞聲,還是奮起反抗?
一個媽媽曾經和我傾訴過類似的煩惱。
她婆婆也愛在小區里嚼舌根,偶爾打電話還愛和親戚朋友說兒媳婦不好,她知道婆婆有這毛病,也很煩婆婆這點兒,為了避免和婆婆起沖突,她一直假裝不知道。她和老公傾訴過煩惱,希望老公和婆婆溝通一下,老公的態度卻是:那是我媽,你讓我怎么說呢?
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她感覺實在忍不下去了:因為婆婆竟然和她女兒說她壞話,女兒五歲多,已經會學話了,把婆婆說的話全學了一遍。
老公不管,為了自己日子好過,她只好自己解決。
她給婆婆搬了把椅子,和婆婆當面鑼對面鼓地把這個事情說開了:你對我有什么不滿,你可以直接和我說,如果我做得不好,你甚至可以直接罵我,但是不要在小區里四處說我壞話,說我不好,就是說你兒子不好,你兒子有什么毛病,找了這么個一身缺點的媳婦?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說我不好,否則咱們沒辦法相處。
其實有些事挑明了,其實比想象中要簡單得多,從此后婆婆不再像從前那樣四處說她壞話了,更不會當著孩子面說她不是。
女人,在婆家還是要硬氣點兒,否則真的會有人把你當柿子捏。
溫良賢淑的前提是,公婆也為人敦厚。敬老愛老是美德,但如果對方的所作所為,實在欺人過甚,如果你依然一味敬,是不是傻?
=
如果公婆總是對兒媳百般挑剔,那么不好意思,兒媳也沒必要做包子。
我一個讀者,她婆婆就特別作,簡直是作天作地的那種作。
前段時間,她發了個朋友圈,本來是夸老公對自己特別好的,大意是老公上班前,幫忙把菜洗好切好,就差下鍋了。
豈料婆婆看到這條朋友圈,竟然十分不爽,說兒子被媳婦欺負太過,還說兒子怕媳婦,一點兒威嚴也沒有,建議兒子把兒媳婦收拾一頓。
卡,一般做父母的,看到兒子兒媳日子和和美美,互相疼愛互相體諒,不是開心么?這位直接感覺兒子被欺負了……做兒子的沒理老娘,老娘就帶著自己幾個姐姐妹妹,一起去兒子家教訓兒媳婦,說是給點顏色看看……
嘖嘖,這真不是一般人的思路。
遇到這種不走尋常思路的婆婆,要么強大到她愛咋作咋作,不理她就是;要么婆婆下次帶人來,直接報警,告她個強入民宅。讀者選擇了后者。報警后,婆婆消停多了。
兒媳婦也是別人家女兒,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寶,嫁到誰家去都不是為了受欺負的,遇到好的公婆,咱們懷著感恩的心;好好相處,遇到實在伺候不了的公婆,最好是分開過,如果分開后還作天作地,那也沒有必要忍氣吞聲,一讓再讓,畢竟,我們又不姓包也不叫子,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