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是有怪癖的人吧,也有點傻大膽,越是偏遠無人去的地方,就越是能激發我想去看看的欲望。別人逛秦嶺,都是去找景區,而我每到一個秦嶺小城,最想干的事情便是去坐坐他們的鄉鎮巴士,看看它們能把我帶去什么地方。
去年夏季,一場大雨后,我乘火車沿寶成鐵路(寶雞-成都)到了陜西西南部的一個小城——漢中略陽,在逛了縣城里的幾個景點——江神廟、紫云宮、商業街、老城門之后,我很想去它縣城之外的地方看看,觀察了它街上跑的公交車后,有一趟開往“樂素河”的公交車吸引了我,在網上查了查,“樂素河”是一個鎮,在略陽縣城的南邊,從縣城而過的嘉陵江的下游23公里處。就它了。
略陽縣城
在略陽縣城歇了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起床了,清晨7點,已經坐上了從縣城開往樂素河鎮的早班車,23公里的路程,公交車票只需要5元,省錢,這也是我喜歡搭通鎮巴士的原因之一。
公交車從略陽縣城南的嘉陵廣場出城后,便一頭鉆進了嘉陵江峽谷里,23公里,大約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它一直都奔馳在嘉陵江邊的這條公路上,透過公交車前窗大玻璃向前望去,公路宛如一條蜿蜒的長蛇,順著山腰、緊貼著水面向無盡的遠方延伸。
雨后,山里的清晨霧氣氤氳,剛開始山峽間彌漫著均勻的薄霧,隨著天色亮起來,薄霧漸漸收攏,凝匯成纏繞在山腰的團霧,山色也漸漸清晰起來。
司機見我不停拍照,主動跟我說,我們腳下的這條公路是由軍區修建的戰備路,是通往四川最近捷的路。不知是不是真的,不過沿這條路一路往南,確實能到漢中寧強,而寧強再往南走,便是四川廣元了。
嘉陵江沿線在古時本就是溝通陜西和四川的一條道路,為古蜀道之一,稱之為嘉陵道或陳倉道,我現在便走在嘉陵道上,只不過是新修的公路,而不是過去的古道。
公路在嘉陵江的西側,在它對岸的山崖上還有一條交通線,那便是寶成鐵路,不時有火車鉆出隧道,短暫地閃個面,可見時至今日,這里依然是交通要沖。
樂素河鎮是這趟公交的終點站,途中還經過許多站點,第一站便是略陽有名的景區——靈巖寺,這里既是古寺,也是一個博物館,里面藏著許多珍貴的摩崖石刻,其中便包括享譽國內外的名碑——東漢《郙閣頌》。除此之外,它還是建在山崖天然大溶洞中的古寺,很神奇。但我并沒有在這里下車,而是決定返程時再來看看。
隨后車子又過了很多有趣的地方,荷葉壩、勸溪溝、碾子溝、一里溝、白雀寺、賢草溝……不是“寺”,便是“溝”,如果說“寺”是歷史的遺存,那么“溝”應該就是地形的寫照了,在嘉陵江的兩岸,全是峻峭的石頭山峰,很少有人類居住的痕跡,而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條岔溝向旁邊延伸,那些不為人知的村莊,應該就“隱身”在這些岔溝里。
白雀寺鎮
清晨7點半,車到了嘉陵江峽谷稍開闊的地方,右拐,駛上了橫跨嘉陵江的一座大橋,開到了江對面,樂素河鎮到了。
樂素河鎮,得名于嘉陵江的支流——樂素河,又名落索河,它發源于甘肅隴南市康縣王壩,自西北向東南流入陜境漢中略陽,經郭鎮、瓦舍溝、雙集埡等地,在樂素河鎮注入嘉陵江,江河匯流處的鄉鎮便得名樂素河鎮。寶成鐵路在這里架起了鐵路橋跨河而過,并設了一個四等小站“樂素河站”。
樂素河
樂素河鎮
樂素河鎮地處陜西漢中市略陽縣、寧強縣和甘肅隴南市康縣兩省三縣交界處,地處偏遠,鎮子非常小,人也很少,但我在這里卻有很有意思的發現,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下一篇游記。
黃小黃走陜西:愛陜西,走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