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謝謝!我是中學老師。這兩年呢,受學校的委派,任教小六創(chuàng)新班。所以,我必須學會給小學生上課。我對小學的教學不太懂,陶老師給我這樣一個機會,來跟我們的老師們學習。不妥當?shù)牡胤较M蠋焸兌喽嗯u幫助,謝謝大家!好,同學們,我們要開始上課了,大家都站起來,跟我們的老師們問個好,說說咱們是哪個學校、哪個年級、哪個班的。
學生:我們是峽江路第二小學六年級四班的學生。
老師:好,老師們請感謝孩子們來陪伴我們一起進行教學研究。(師鼓掌)好,謝謝同學們,請坐。我們先檢查一下預習。
【投影展示重點字詞、古今異義詞】
(師組織學生朗讀,討論。略)
老師:真棒!好,表揚咱們班的同學預習的工作做得特別的扎實。好,我問同學們,《木蘭詩》是一首北朝的樂府民歌,你讀的時候覺得它跟我們平時讀的詩有什么不一樣呢?請說說。
學生:老師,我認為《木蘭詩》與平常詩的區(qū)別就是,《木蘭詩》感覺更加押韻一些。
老師:你是覺得它的音韻感特別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吧!
學生:對,句與句之間,感覺都有許多聯(lián)系。
老師:你的語感非常棒!請坐,還有嗎?
學生:老師,我認為《木蘭詩》特別通俗易懂。
老師:嗯!語言通俗易懂,因為它是民歌,大部分語言很口語化。現(xiàn)在我們來朗讀。今天我們第一次朗讀的時候,這樣,把咱們的手解放出來,嗯,拍桌子還是拍掌比較好?
學生:拍掌。
老師:好!(老師示范拍手朗讀)就這樣,好不好?
學生:好。
老師:這一次讀,老師不要求大家有感情,只要讀得準,讀得快,讀得流暢,還有,讀得歡樂。好,請把手拿出來,來“唧唧復唧唧”,預備,起——
(生拍手朗讀,師不斷鼓勵,課堂氣氛輕松愉悅。)
老師:很好。老師還沒教基本上都背下來了,因為它特別好背,朗朗上口,是吧?詩歌中有很多民歌經(jīng)常用到的句式,比如說:“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這種叫什么?叫問答句。(師板書)又比如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句叫什么?
生:排比句。
師:對,民歌當中排比句特別多,現(xiàn)在也還保留著。(師板書)又比如,你發(fā)現(xiàn)沒有,“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這些句子也非常好背,因為它們的句式啊,回環(huán)往復,基本相同,是吧?這種我們稱它為“復沓句”“復沓”!(師板書)所以你背的時候覺得真簡單!還有朗朗上口的“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這叫什么啊?第一句的最后一個字和第二句的第一個字一樣的。
生:頂針。
師:對。頂針句。這也是讓民歌朗朗上口的重要原因。(師板書)還有一種特別重要的句式我們待會再講。好,同學們,喜歡木蘭這個人物嗎?
學生:喜歡。
老師:她太有名了!連美國人都把花木蘭拍成動畫片。喜歡她什么?簡單說說,自由說說。
學生:老師,我喜歡花木蘭的孝心。
學生:老師,我比較喜歡花木蘭身上呈現(xiàn)的男子氣概。
老師:嗯!好的。今天吶,我們一起再深入研究一下,花木蘭這個民歌當中的形象那么地討人喜歡,到底是為什么。今天介紹一種讀書的方法——
【投影展示】
矛盾式賞析法
師:“矛盾式賞析法”就是我們抓住文本當中的那些看起來有矛盾的地方,然后去研究、去琢磨、去比較、去深入,我們用這種方法深深地走進文本中。好,現(xiàn)在,我來帶頭,什么叫做“矛盾式賞析法”呢?比如咱們現(xiàn)在說一個女子,按照當代流行的說法,我們會問:她是,女神?還是——
生:女漢子?(生笑)
師:你們覺得花木蘭這姑娘是女神嗎?
生各有說法。
師:拿不定吧?那不要急,我們放放。我再問,花木蘭算不算女漢子?
學生(異口同聲):算。
老師(笑):這個沒有意見。一個女子,在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歷經(jīng)十數(shù)載,英雄歸來,肯定是個女漢子、女英雄、女壯士,毫無疑問,對不對?
學生:對。
老師:談到花木蘭,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她代父從軍,大家對她的最熟悉的評價就是巾幗——
學生:女英雄。
老師:很好,好。在詩歌當中找找,直接地寫她在戰(zhàn)場上的英勇表現(xiàn)的詩句,在哪兒?找到的舉手。這么快!找到啦?請說。
學生:老師,我在第四自然段找到了“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老師:特別準,其實同學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請坐。再請問:這幾句中最直接寫她在戰(zhàn)場上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又是哪一句?最有表現(xiàn)力的。小姑娘,你說。
學生:老師,最突出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老師:這個是寫她萬里迢迢奔赴戰(zhàn)場的,還沒打仗呢。小男生,你說。
學生:老師,我找的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老師:他說“chuò”氣,應該是什么氣?
學生:tuò氣。
老師:shuò氣。
學生:shuò氣。
老師:“朔氣”是什么地方的氣啊?
學生:北方。
老師:預習真好!北方的寒氣。那,你再讀一下這句。
學生: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老師:是不是寫她戰(zhàn)場上的事兒啊?
學生:是。
老師:還不是。這句寫的是環(huán)境特別艱苦,好冷好冷啊。最直接寫她英勇善戰(zhàn)的,是哪句?你再琢磨一下。
學生: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老師:比較起來,這一句更典型更集中。真好,請坐。好,同學們,我們先研究這個全詩當中的最難的句子,不準看書,不要看任何參考資料,猜一猜這個句子什么意思?
【投影展示】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學生:老師,我認為就是,他們打了很多場仗,有許多人死了,還有一些剩下的士兵凱旋而歸。
老師:那你這個解釋當中將軍到哪里去了呢?
學生:老師,這個我還不太明白。
老師:她真謙虛,很真誠,老師我不明白,好溫暖的笑容。誰來再幫幫她?來,你來,小姑娘你來。
學生:老師,我認為這里面的“將軍”也就是大部分人和許多人,而“壯士”也就是很少一部分人。
老師:好,請坐。這是個難句。你有思考,你說。
學生:老師,我覺得“將軍”就是一個勇者。
老師:那壯士就不是勇者?
學生:嗯,“壯士”是剩下的……
老師:沒想明白,沒想明白就對了,因為這個句子真的挺難的。這種句子啊,它叫做“互文句”啊,在民歌當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學們記記筆記,叫做“互文句”。(師板書)
【投影展示】
互 文
把一個意思比較復雜的語句或短語分成兩個形式相同,用詞交錯有致的句子或短語,并且使這兩個語句或短語的意義內(nèi)容有彼此隱含、彼此滲透、互相呼應、互相補充的關系,上文里省去下文將要出現(xiàn)的詞語,前后形成古人所說的“參互成文,含而見義”
師:說簡單一點兒,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句子。誰來讀紅顏色的字兒?你來。
【投影展示】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和壯士經(jīng)過了千百次殘酷的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疆場了,有的凱旋而歸了。
(生讀。老師再指導學生反復讀。指導學生記筆記。鼓勵背誦。現(xiàn)場抽背這個句子。)
老師:好,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句子叫做什么句?
學生:互文句。
老師:好。你會知識遷移嗎?比如說,文中的這些句子,都是互文句,你能夠用你自己的話解釋嗎?
【投影展示】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組織學生朗讀、討論、落實這幾個句子的大意。)
【投影展示】
·花木蘭跑遍了附近的各處集市,準備好出征前全部的所需之物。
·打開我東西廂房的門,并且在我東西廂房的床上坐一坐。
·木蘭對著窗戶和鏡子梳理自己的頭發(fā),給自己的額頭貼上美麗的花黃 。
(組織學生讀背。)
老師:好了,剛才我們落實了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民歌當中有一種句子,特別有特色,它叫做什么?
學生:互文句。
師:基本特點是什么?
學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老師:好了。現(xiàn)在我們回到這幾個和戰(zhàn)爭有關的句子上來。現(xiàn)在我們來朗讀,要把那種“百戰(zhàn)死”和“十年歸”的英勇、艱難,通過誦讀傳遞出來。紅顏色的字兒是老師給你的一點兒提示,請?zhí)貏e注意。
【投影展示】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莊嚴地,緊張地,緩慢地,一字一頓地)
(組織學生朗讀,個人讀集體讀相結(jié)合,在重音上,在停頓上指點,示范,讓學生教學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