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上群英璀璨,百花爭妍,來自全國不同語文流派的掌門人齊聚泉城濟南,演繹出別樣風采的語文課堂。然回顧九節名師課堂,最觸動心靈的一課,當是程翔老師的《愛蓮說》,如果讓我來評價這節課的話,應該是:褪去浮華、返璞歸真、本真情懷、本色語文。
程翔老師說:“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熱愛母語的感情,傳承以母語為載體的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他表示,母語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一個民族的整體記憶,丟掉母語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愛蓮說》一課,程老師以一個小調查開篇:在所有學科中,最喜歡語文的舉手,最不喜歡語文的舉手。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引出愛國的話題。他滿懷深情、字字珠璣地告訴學生:在和平時代,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就是愛國,認認真真寫好每一個漢字,認認真真說好每句漢語,就是愛國的表現。
漢字教學是程老師語文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愛蓮說》一課,他不斷強化孩子對古文中生僻字的認識、理解,如“褻玩焉”的“褻”,“周敦頤”的“頤”,從讀音到筆順到意義,逐一強調、落實,并通過練習強化記憶,體現了程老師注重字理、講求規范的語文教學理念。
漢字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然而縱觀很多語文課堂,甚至名師課堂,在漢字教學方面卻總是很淡然或者漠然。似乎一涉及“漢字”就淺了,就俗了,就耽誤時間了,殊不知,在老師們精心預設和巧妙生成的語文教學精彩之外,偏偏缺少的就是這一點基礎底蘊。尤其是筆順教學,幾乎成了中學語文課堂的盲點,結果小學本來就很單薄的筆順知識漸漸被擱淺,筆順問題不僅是很多學生的通病,甚至也是很多語文老師的軟肋。板書時,筆畫順序書寫有誤者比比皆是,真是語文人之尷尬!
教語文,從漢字教起!愛祖國,從寫好漢字開始!程老師以他的課堂教學給我們做了直觀闡釋。
程翔老師認為:語文教學的核心點是——語文課,一定從語文角度讓學生獲得提高,切忌將語文課教成道德說教課。《愛蓮說》一課,在探究結尾作者為什么不直接說“我不學陶淵明潔身自好,也不想像世人一樣追求富貴,而拐彎說‘菊’、‘牡丹’和‘蓮’”這個問題時,孩子們幾乎全是從社會背景和人物認知的角度來解讀的這個問題,這明顯偏離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語文教學的本真。程老師適時點撥引領:作者在這里用的是文學的手法,他不是運用非文學的直接表達思想的手法,這種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文學作品的特點和魅力就是用文學手法來表達,這樣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咀嚼和反思。
程翔老師說:語文老師首先是個專業的讀者,語文教師的作用就是把非專業讀者培養成一個專業讀者。語文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濃濃的人文味兒,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固然應引導學生認識理解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真情理趣,但同時一定不要忽略了語文的工具性,那就是以專業讀者的眼光去認識作品的學理,讓聽說讀寫訓練結合,讓閱讀寫作自然整合,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的潤澤下獲得潛移默化的增長,讓語文教師的專業價值在課堂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
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曾說過:“課程改革強調人文性,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是必要的,也是改革的一個亮點,但不能偏執,不能離開語文教學的規律,否則會淘空了語文,適得其反。程翔老師以學理為支撐、摒棄浮華、返璞歸真,這種對語文教學本色的踐行與追求,是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反思的。
做有靈魂的教育,教有學理的語文,是程翔老師的治教格言。程老師用他身上濃重的人文氣息、人文情懷,引領著學生,在課堂上成長。
程老師說:課堂教學的起點在哪里?一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能力基礎上,二是在學生出現的問題上。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環節是最初朗讀課文的時候,程老師首先讓一位主動站出來的女生朗讀,女生朗讀得非常好,沒有出現任何讀音錯誤,節奏把握得也很好,足以起到示范作用,按常理,朗讀環節就落實得很完美了,但程老師不這么認為,他說:朗讀教學的目的,絕不是讓朗讀好的同學表現給大家,而是讓多數同學學會朗讀。因此,他敏銳地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沒有舉手的同學。問題即起點,在聆聽這些同學朗讀的基礎上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透過課堂教學的一角,我感受到的是程翔老師的容錯智慧和大愛情懷。他把愛的陽光灑向全體學生,他以愛的智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真正的成長,舉手投足間,彰顯的是仁者的情懷、智者的風范、師者的格局。
此刻,我的眼前仿佛流淌著一幅圖畫,靜靜的荷塘上,一朵清蓮在靜靜綻放,他不嫵媚、不妖艷,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讓人沉醉,引人遐想……
程老師不就是語文荷塘中那朵嫣然綻放的蓮嗎?粉筆一支,傳道授業解惑;詩書半榻,修身養性育人。這份情懷、這種境界,值得我們一生去追尋。
河北省樂亭縣新戴河初級中學 王曉娥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陶繼新
微信號 : taojixin6789
網站:www.taoj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