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評價:
今天梁老師是探討了詩詞教學的模式,同時也是課程整合的一次嘗試,一節課講了一個專題——走進蘇軾。通過學習蘇軾的三首詞,感悟到了蘇軾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風格和特點。
教學設計分析評價:
1.梁老師采取兩兩對比的做法,把三首詞分為兩段。
第一段通過蘇軾在同一年寫的兩首“江城子”,表現了蘇軾的多情和豪放。
第二段通過蘇軾被貶黃州時期的一首詞和眾多詞句的連讀,表現了他生活的凄苦和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從這里可以看出梁老師在選材和備課的良苦用心。
2.梁老師今天的課堂上引入了品析詩詞的四種方法,第一是解題,第二是知人,第三的意象,第四是詩眼,這四種方法的引入,很好的降低了詩詞學習的難度,同時交給了學生品析方法以便于未來使用;另一方面,也是系統了解蘇軾的作品。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是一種課程的拓展和整合。
3.梁老師在詩詞方面很有研究和功底,曾多次進行詩詞專題的說教材。
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啟發我們要啟發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
教學過程分析評價:
(一)反差導入新課 3分鐘
1.引入了當代散文家梁衡先生的一段話“來生讓我嫁給蘇軾”,讓學生們猜寫這段話的人是男是女,大多數同學看到這個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女子,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詩詞的興趣。
2.出示梁衡先生和蘇軾的對比照片,反差中引入此題——走進蘇軾。這個環節的設計異常的巧妙,既調動了興趣,同時也把梁老師自己的情感傾向表達了出來。
(二)對比學習1 體驗情感 23分鐘
學習蘇軾的第一首詞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錄
北宋 蘇軾(1075)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提問該詞的寫作背景
2.提問學生詞中有哪些“意象”
上闕如:孤墳 塵如面 鬢如霜
下闕如:正梳妝 淚千行
3.配樂誦讀課文兩遍
音樂凄涼,學生聲音低沉。
學習蘇軾的第二首詞
江城子 密州出獵
北宋 蘇軾(1075)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讓學生找出詞中的意象
2.讓學生說出蘇軾寫該詞的目的
點評:
兩首詞是同一年所寫,但前一首寫了多情的蘇軾,后一首寫了豪情的蘇軾,在情感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看出老師選文的意圖。從學生的回答看,學生平時的詩詞積累比較多,對文章的理解也基本準確。
3.提問:通過本詞能看出是一個什么樣的蘇軾
4.讓學生配樂朗讀一個豪情的蘇軾
(三)對比學習2 感悟人生 15分鐘
學習蘇軾的第三首詞
黃州四年
(1080.02-1084.04)
通過獄友的話和東坡給其弟的信說明當時的蘇軾處境凄慘,被貶黃州。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 蘇軾(1082)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提問詞中的意象
2.讓學生說出詞意
3.一起配樂朗誦該詞